借鉴沙尔克04青训成功要素,国足走出一条自己的青训之路很关键

自2002年韩日世界杯后,直到今天,中国足球再也没有机会再世界杯舞台上展现自己。16年的时间,中国足球的水平一直止步不前,甚至倒退。球迷们发现,很多中国现役球员的竞技能力还比不上十几年前的球员,甚至在某些位置上,人才缺乏严重。这种现象,反映出我们过去十几年间青训体系建设的不健全与落后。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简单地讨论了沙尔克04俱乐部青训的发展和模式。今天,我们具体分析其青训模式的成功要素,并希望给中国足球带来有益启示。

首先是大环境,很多年前德国就开始重视青训,并且他们的足球大环境很纯粹,没有指标压力。这也使沙尔克04成为直接的受益者,为他们发展自身俱乐部青训提供了必备的外部条件。

然后便是涉及到教训结合方面。沙尔克04俱乐部的青训营坚持和全日制的学校同步合作,使年轻球员不会因为足球而荒废文化课的学习。文化课成绩的基本保证,可以使球员更好地理解教练的战术布置,以及在球场上做出正确合理的的判断与处理。中国国家队的主力前锋武磊在接受采访时便直言,功课好的球员一定踢球好,肯定了文化教育和足球训练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

第三点是关于青年球员之间的竞争与延续性的问题。矿工从9岁到23岁都有梯队建制,并且每个年龄段都只有一个梯队,优中选优,但球员们到了下个年龄段有必须努力才能站稳脚跟,所有年轻球员都必须努力工作,才有可能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青年球员的良性竞争,不仅可以使他们更有动力,更快成长,而且可以增进他们的抗压能力,磨炼意志品质,塑造健全人格,可谓一举多得。同时,球员间的竞争,间接地促进了青训的延续性,纵然有人退出,但合理的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延续性,是培养足球人才,也是培养各行各业人才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当然,这些的前提一定要建立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上,若是恶性竞争,只会适得其反。

最后便是建立球探体系和比赛体系。前者可以使俱乐部青训营的选材范围更广,眼界更远,从而挖掘更多优秀的球员和教练。后者使接受青训的球员经常有比赛可踢,通过与同年龄段球队的实战,可以使年轻球员更加认清自身,明白和强队之间的差距,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

沙尔克04在不断向各路豪门输血,提供优秀足球人才的同时,自身战绩也相对平稳,这一点更是难能可贵,而这正是得益于以上几点。这就不得不使人想起前些年从中超降级的杭州绿城,同样是拥有较为完备的青训体系,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以上种种,不得不引起对中国足球青训体系的深刻反思。痛定思痛,只要中国足球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青训之路,就一定能看到光辉的明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