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38年11月出生,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每一天都在我的脑子里。国家强大了,生活富裕了,我们的精神也要‘充电’啊!”金华婺城家喻户晓的“雷锋老人”曹荣安动容地说。今年85岁高龄的曹老爷子也是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中最为年长的火炬手。
近半个世纪以来,曹荣安坚持“学雷锋,做环保”,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志愿者”。2010年,他用退休金创办了雷锋事迹展陈馆,收藏了1.5万余件宣传雷锋精神的红色资料,在各大中小学生中长期开展“传承红色精神,当代青少年学生应该怎么做”“雷锋精神,薪火相传”等宣讲,激发了当代大学生和中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心。至今,曹荣安累计捐赠80余万元的个人退休工资与奖励资金用于雷锋场馆建设管理,累计开展宣讲2000余场次,带动10余万人参与到“广播雷锋精神”队伍中来。
“担任火炬手是对我的一种鼓励,我也享受其中。”9月17日,耄耋之年的他,婉拒了坐在轮椅上参与火炬传递的提议,坚持自己高举“薪火“迈步前行,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与时俱进的态度,在亚运火种传送的途中,诠释何为雷锋精神永传承。
事实上,曹荣安和亚运会还有着一份不为人知的特殊“情缘”——“北京亚运会时,我捐了1000元。” 曹荣安老人乐呵呵的说道,并将珍藏了30多年的收据展示给记者。只见泛黄的收据被平整地塑封保护,与收据一同珍藏的还有北京亚运会发行的一张无编号小型张——“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国际体育集邮展览”小型张。而这正是为那次邮展募资而发行,邮界俗称“盼盼”张。
那个年月,1000元是什么概念?
“我和爱人是双职工,经济状况还不错,当时她的月工资60多元,我在银行工作,收入比她多点,80多元。” 曹荣安换算后说,“1000元,差不多我一年多的工资吧。”
曹荣安回忆,当时自己在新闻上关注到,江苏一位12岁小姑娘将自己攒着的1.6元压岁钱全部捐了出去,成为北京亚运捐款第一人。这让他深受触动。于是,和爱人商量也打算捐一点。
当时,不少人家已经开始添置电视,但曹荣安和爱人不舍得买台两三百元的电视,却将1000元人民币果断捐了出去。这笔捐款记忆在时间的长河中被封存,直到他近期整理旧物件时无意间翻找出来,回忆便随之翻腾。
“从33年钱的北京亚运会,作为捐款者,到如今的杭州亚运会,作为火炬手。我特别开心,特别激动。希望亚运会圆满成功,也希望大家共同奋斗,我们国力日益增强,践行初心使命,实现伟大复兴。” 曹荣安对杭州亚运会满怀憧憬,他说自己平日里最关注的边是体育频道和国际频道,作为正宗体育迷的他将会全程关注亚运会各项赛事。“排球、篮球、乒乓球我都会特别关注。希望中国选手能取得好成绩,看到他们赢,我就最高兴!”
(体坛报记者 洪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