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的9秒91·世上总有追不上的人,专注自己的节奏跑吧

原标题:苏炳添的9秒91·世上总有追不上的人,专注自己的节奏跑吧

苏炳添昨天9秒91,亚洲百米新记录。

三周前写的这篇,重新放一下。

苏炳添已经28岁半了。

短跑运动员不比长跑健将,很少有格布雷西拉西耶这种35岁还能破世界马拉松纪录的老汉怪物。通常,26岁是百米飞人巅峰期的分水岭。比如,人类史上跑得最快的怪物博尔特,23岁那年创造了9秒58的神话成绩,但到他28岁半后即2015年后,就没再跑进9秒8。

苏炳添在26岁跑出100米个人最好成绩、28岁连续刷新60米亚洲纪录、跑出100米个人第三好成绩;28岁半,9秒9。

听来有点反常规?

博尔特身高195公分。苏炳添?171公分。

博尔特出现之前,世界对短跑有过个成见:矮个子适合短跑,协调好嘛!但看过2012年奥运会的诸位都有印象,苏炳添晋级百米半决赛,已算创造历史,而且一度还起跑领先;但他被博尔特甩开大长腿追上反超时,甚是无助:苏炳添当时接受采访时有这么句话:

“太快了,一下就过去了!”

的确。他每步步幅小博尔特超过20公分;虽然开局出色,但博尔特们长腿呼啸而过时,苏炳添节奏乱了。

这种感觉大概很可怕吧?自己已经是地球上最快的人类之一了,但依然会被更可怕的怪物强行呼啸而过。有些事,的确是先天注定,无可奈何的。

所以,为什么一个171公分、28岁半的人,到28岁时,还能跑得更快呢?

看一下他的照片对比:2012年,苏炳添的身材是这样的。

到2018年?这样的——请注意他胳膊和大腿的围度。

我小学时,个子长得早,但是手脚笨;跑50米,总是不大成。老师教导我,“你步幅不要那么大,稍微迈快一点就好!”我试了,成绩并没提升,自己也觉得委屈:“我也想步子迈大一点,但迈不快嘛!”

许多年后,我自己跑步时,发现了:长跑运动员都是消瘦纤细,短跑运动员都钢筋铁骨。

敢情,并不是越瘦越好啊?

跑100米,并不单是低头猛冲——实际上,晚抬头在100米飞人大战里,不一定是好事。

前十米,大家都起不来步幅,频率为王——这是苏炳添以前擅长的阶段。

加速跑阶段,依靠大步幅和爆发力后蹬——2012年,博尔特就在这一处超越了苏炳添。

后半程尤其需要核心力量了:从195公分的博尔特到174公分的科尔曼,黑人健将后半程都是身体不前倾,上身与肩部保持稳定,腰背和髋部传送发力,专注向前,仿佛一架高效率的、毫无滞涩的机器。

这来自于恐怖的核心力量,也是百米名将年纪长了之后,依然可以创好成绩的秘密。

——举一些我们熟悉的例子。为什么勒布朗·詹姆斯在2014年满30之后,爆发力不减,协调性还比以前好了?为什么C罗在年满30之后,弹跳力和爆发力疑似还比年轻时在曼联时更出色了?

因为他们都把自己练成了肌肉怪,他们精确地锻炼身体每一处需要发力的肌肉,寻找着最佳磨合效果,以求最好的效果。所以他们到老来,反而可以取得更卓越的成绩。也许单是腿脚,他们不如年少时那么随心所欲,蹬云就飞,但跑步是一个全身的事,哪怕只有100米。

苏炳添在2012年之前,起步频率如神,甚至可以抢前博尔特几步呢;但15米后便被追上乃至反超,节奏就被带跑了。

2015年后,你看得出:他的身体在变壮,他在尽量多地依靠腰背和髋部,在后程稳定节奏,不至于被带跑偏。

2015年秋天,苏炳添说他的训练在意40米到100米的加速,说他每秒可以跑4.8步;力量的提升使他在起跑后30米保持身体前倾——而2012年他是起跑就抬头,15米就被博尔特追上了。2016年,他大量加跑200米,以加强后半程力量。

他不怕起步晚——他起步本来就晚了。

这么说有点政治不正确,但苏炳添现在用的,是黑人运动员的跑法——而非普通亚洲人的跑法。

——NBA史上最伟大的白人球员拉里·伯德以前说过,“篮球是黑人运动,我只是尽量适应它罢了”。这句话透着一点无奈,但也透着点骄傲。

苏炳添多年来的训练,建立在一个基本事实上:博尔特们就是天赋异禀,这项运动的确属于他们那样的怪物——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是可以做点什么的。

苏炳添个子不高,没有华丽的步幅,无所谓:常年以来,他增强力量,让自己可以早点抬头,缩短加速跑,拥有强大的后半程,抠每一个细节。到28岁半,这个其他短跑运动员应该开始下滑的年纪,他追上了风。

他也许永远追不上博尔特,但他默默地跑着自己的路:如果现在让他遇到2012年的博尔特,他大概不会在15米处就慌了吧?

凡事做到位,晚点也没关系。

世上总有你追不上的人,所以,专注按自己的节奏跑,就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