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减少工期紧张?看义乌体育企业如何打赢“世界杯”

再过不到100天,国际足联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将开赛。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和出口地,是往届世界杯近一半周边产品、体育用品的制造地。相比以往大赛前义乌国际商贸城人山人海的场景,今年这里却略显冷清

“之前疫情导致好多货都因为物流发不出去,以前我们在义乌发货出去,运费也便宜,现在转到其他地方发的话,一票货就相差好几千。”市场里的商家金通说。

商品出不去,原材料进不来,打乱了很多义乌商家的节奏。8月21日,义乌全市解除静默管理后,当地的企业、物流业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加快抢回失去的时间。

义乌市奥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晓明做足球生意已有20多年,曾有一年,因为世界杯他卖出了150万颗足球。“这些足球基本都是一些礼品球,他们(国外商家)会在世界杯期间用于周边的活动,当作纪念品赠送,每届都需要的。”

因全球疫情影响,加上今年世界杯比赛较以往开赛时间较晚,虽然老吴拿到了官方授权,但订单还是远不如往年

“年初我们为了保障员工利益,根据预估订单量在生产工人招收上进行了控制,但因为订单来的时间比较晚,加上疫情多少影响了原材料的正常流通和生产进度,工期比较紧张。”身兼义乌市体育健身用品行业协会会长的吴晓明告诉记者,不仅自己如此,整个义乌从事内外贸的体育用品企业都面临这样的情况,对于那些规模不大且经验少的企业工厂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面对冲击

走遍世界的义乌体育企业怎么破解?

在老吴的工厂里,工人们正在赶制世界杯相关产品。员工刘家豪告诉记者,复工复产之后大家都在加班加点生产,企业也给予了一定的涨薪和福利补贴。但紧张的工期下,速度却不是他们首先要追求的,“主要是质量要保证,没有质量做得再快再多都没用的。”

921fa768a358da75f5ad7be3a77d8fe.png

这也是此次疫情考验,给吴晓明和同行们带来的思考。他们意识到,要应对风险,必须练好内功,用高质量赢得市场。“另外就是尽可能做一些自主品牌,根据对市场需求的把控,自己设计自己生产原材料,那么在应对外部因素的时候我们也会更有底气。”吴晓明说,未来企业也会更加注重产品的转型升级,让义乌的体育用品在全球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对于可能无法准时交货给客户造成的影响,商家们也会给出诚意。“通常我们会去协商,比如原定八月交货,能交多少我们就交多少,剩下的他们可以选择取消订单或是等货,如果还是需要这批货我们在价格上也相应降低,做好客户的管理和延续。”多年积累的好口碑,也让大部分海外顾客愿意理解和接受

更让这些企业负责人提振信心的是,义乌在全面解除静默管理的同时,迅速出台了13条新政,其中有3条都跟物流有关:物流企业运输超过2000标箱每箱补助60元,业务达标再奖励超10万元。在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物流枢纽义乌港,这两天,各个档口外都停满了集卡,工人接力装货,发出一批货,新货马上就会填进仓库。此外,不少像老吴这样的体育企业,也会主动与其他企业抱团拼柜,每装满一个集装箱就直接从工厂拉到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出货,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都说每届世界杯最先“入场”的当属义乌小商品,虽然不是世界杯的“主菜”,但这盘小菜不可缺少,也不会缺席

(体坛报记者 徐萃萃 毛佳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