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

用鸡头米做面包!苏州小将勇夺世界面包大赛“双料冠军”!

日期: 来源:看苏州收集编辑:看苏州

这两天,“法国媒体惊讶中国队赢得世界面包大赛”登上微博热搜。

原来,就在10月25日结束的第九届世界面包大赛总决赛上,中国队首次夺得冠军并获得最佳艺术面包奖(双料冠军)。其中,苏州小将龚鑫和助手张佳辉作为成员,功不可没。

“这是中国队首次在该赛事夺冠,颁奖时我们都流下了热泪。”龚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世界面包大赛”由世界面包大使团在法国创建,每两年举办一届,今年有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加比赛。该比赛代表了世界最高面包烘焙水平,有“面包界的奥林匹克”之称。

中国队夺冠现场

01

首次夺冠

“颁奖时我们都留下了热泪”

10月31日晚,刚刚从法国归来的龚鑫,下了飞机后,与记者分享了他夺冠的喜悦。

龚鑫和助手张佳辉到达机场

10月25日,第九届世界面包大赛总决赛尘埃落定。由队长罗明中、选手龚鑫、助手张佳辉组成的中国队夺得冠军,来自于面包烘焙业传统强国的法国队获得亚军。龚鑫和张佳辉均为苏州的技能人才,两人此前通过中国区的选拔赛成为了此次中国队的成员。

比赛中,中国队使用了大量中国特色食材,比如青稞、鸡头米、花椒、孜然、潮汕牛肉丸等,炒制热带水果的创意等,是获胜的关键之一。

在制作营养健康面包时,中国队选择了产自中国西藏的青稞作为原料。

“我还带了太湖特产鸡头米,一起用到面包里。”龚鑫说,“当时评委特意来到我们这边寻找鸡头米,他们从没见过这种食材,觉得很新奇,很好吃。”

龚鑫及其团队

在制作国家特色食材面包时,中国队选择了四川的花椒、新疆的孜然和潮汕牛肉丸作为面包的馅料,混合后做成了广东地区传统的“醒狮”造型面包。

“我还用香料炒制来自中国南方的菠萝等多种热带水果,浓烈的香味吸引了不少评委围观。”龚鑫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队创作的艺术面包——一款1米多高的面包,让评委们赞不绝口。

艺术面包的主题是“游乐园”。中国队创作的艺术面包下半部分是过山车的轨道,上面的过山车采用了“醒狮”的造型,乘客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极具中国特色。艺术面包的上半部分还有一座旋转木马,挂着小丑、小鸟等造型,“这个面包所有的部分都是可食用的,旋转木马的部分还可以动,非常精巧。”

比赛现场

不仅在创意和匠心上“胜人一筹”,小伙子们遇到困难不气馁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评委。

“当时,我们需要在8个半小时内完成8个大类超过100个面包的制作,时间紧任务重。”龚鑫说,“可糟糕的是发生了意外。”

龚鑫口中的“意外”是指比赛临近尾声时,中国队使用的烤箱忽然无法升温,达不到面包所需要的温度。

“遇到这样的突发状况,团队成员还是以沉着冷静的心态去处理,并坚定完成了接下来的比赛。”龚鑫坦言,这得益于他们在国内备赛过程中已经反复练习很多次,对于技法和工艺了然于心。

龚鑫还透露说,比赛中其他选手和评委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纷纷表示如果是他们遇到类似状况,可能就无法完成比赛了,这也是中国队得到大赛青睐的原因之一。

龚鑫

02

为国争光背后

“最多的时候一天训练16个小时以上”

事实上,龚鑫在2017年时曾作为助手参赛,取得了第6名的成绩。

如今,龚鑫作为选手参赛取得了冠军,颁奖典礼上组委会还特意提到了这段经历,以此激励世界各地的烘焙师追逐自己的梦想。

谁说不是呢?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只要肯付出就会有收获。龚鑫的成长也是有目共睹。

以本次比赛为例。从6月1日开始,三位队员就集结到一起开启魔鬼式训练,备战了半年之久。

他们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怎样在国际上展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在备赛准备过程中,大家都十分用心、反复推敲,甚至会因为双方意见不合而争吵。

他们收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材料,当时备赛教室的两个案台和柜子里全都堆满了原材料。

“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要做出不少面包,邀请往届的选手、专家和我们一起来吃,也会把这些面包带回去分给亲朋好友。”龚鑫说。

“9月份以来,我们放弃了中秋、国庆假期,每天训练时间不低于16个小时,到最后感觉闭上眼睛都能完成面包作品了。经过长途跋涉,抵达法国后,我们还没倒时差,就第一时间去烘焙练习,一切都是为了保持手的熟练度,确保万无一失。

龚鑫在训练中

龚鑫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职业竞赛者,自2015年加入王森咖啡西点西餐学校后,便投入了艰苦的训练中。2016年,他开始着手参加国内以及国际比赛。

“因为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才有了后面的一次次突破。”龚鑫说,每一场比赛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他都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参加。比赛只是他当下最好的成绩,不能代表未来。今后,他依旧会向更多的比赛和更多的冠军去发起挑战。

团队成员教学训练中

数据显示,近年来苏州大力实施技工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动办学水平、办学层次等创新突破,不断深化校企融合,苏州的技能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已累计培养产业发展亟需的“定制工匠”超10万人。另有167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累计培训20.7万人次。


相关阅读

  • 远山近水皆有情——朱士杰油画艺术展亮相苏州

  • 今天(11月1日),由南京艺术学院,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承办,江苏省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档案馆支持的苏州美术馆馆藏“苏美宝
  • 苏州高新区探索党建共建新模式

  • 本报讯 (记者 汪宏胜)苏州高新区自来水有限公司党支部于2018年挂牌成立“苏州科技大学实践教学基地”,为校企之间开展多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搭建优质平台。近日,公司党支部举办了
  • 细品苏州“慢生活”

  • “我以为,最美的日子,当是晨起侍花,闲来煮茶,阳光下打盹,细雨中漫步,夜灯下读书,在这清浅时光里,一手烟火一手诗意。”这是汪曾祺的《慢煮生活》,也是我眼中的苏州“慢生活”。苏州的
  • 中国队摘金!

  • 短道速滑世界杯蒙特利尔站:中国队男子5000米接力摘金国际滑冰联合会官网消息,2023-2024赛季短道速滑世界杯第二站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当地时间29日落幕,中国队摘得男子5000米接力
  • 骄傲!夹江“剑客” 亚残运会逆转夺冠

  • 陈利强(后排左四)与参赛队员合影10 月28日,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轮椅击剑项目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飞碟馆”收官。最后一个比赛日,男子重剑团体金牌争夺战异常激烈,由中国队对阵伊
  • “大红袍”罕见现身,苏州记录鸟类数量已过万!

  • “大红袍”栗鹀(wú)首次到访苏州同里!日前,苏州湿地自然学校的鸟类调查员在同里国家湿地公园观测时,发现了一位“新朋友”——栗鹀,这也是在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内,观测到的第233种鸟
  • 数量创历史新高!12头江豚与苏州守护者的故事

  • 12头江豚逐浪长江,数量创出历史新高!日前,张家港环境监测站在长江苏州段监测到的这一数据,成为长江生态环境改善最有力的注脚。近年来,苏州大力推进长江大保护,积极落实“十年禁渔

热门文章

  • 逆转头号种子!他首次闯入决赛

  • 逆转头号种子!吴易昺首次闯入巡回赛决赛当地时间2月11日,在ATP250达拉斯站半决赛中,中国选手吴易昺状态出色,在先输一盘的不利情况下顶住压力,以6-7(3),7-5,6-4战胜头号种子、世界排
  • 2023年度全国击剑比赛体能测试即将开测

  •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 据中国击剑协会消息,2023年度全国击剑比赛体能测试将于2月18日至3月3日在国家体育总局自剑中心训练基地进行,体能测试合格者方可参加今年全年的全国性击剑

最新文章

  • 2023年度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贴息工作开始了

  • 昨日,记者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了解到,2023年度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贴息工作正式开始,截至11月15日,满足条件的住房公积金贷款职工可申请到单笔当年贷款最高4000元的贴息。
  • 东风桥上,听七旬老人讲述它的前世今生

  •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11月1日,白浪河东风桥桥面顺利实现通车。当天早上6时许,很多市民早早赶来,见证这一时刻。  韩玉华向市民介绍东风桥的前世今生。  在白浪河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