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3年,最大的收获是将长跑习惯固定了下来。
粗略算来,我的跑龄已有25年。自初中一年级参加全乡冬季5公里越野比赛,跑过高中、大学,经历参加工作、成家、迁居、生子等重要人生节点。从未跑赢专业选手,期间偶有中断,好在没有荒废。因此将被调侃为“中年人的最后倔强”的长跑,从佛系心态调整为强制要求,没有任何激烈思想斗争,所有拦路障碍全成了纸老虎,当即启动。
工作日的锻炼时间,是想方设法挤出来的。要么下午下班至孩子延时课结束之间的一个小时,要么牺牲和全家共进晚餐的时间,要么定在把孩子哄睡之后。到了周末,因时、因地制宜,但凡条件允许,抓紧开跑。
和篮球、兵乓球等项目相比,跑步相对枯燥,所以尽量丰富形式。若身在外地,则提前规划路线,将跑步作为一种探索、领略异地人文和自然风光的方式。在济南,从宾馆出发,沿山大南路,途经山东大学、大明湖、趵突泉公园、泉城广场、建筑大学,最终在跑步软件上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暑假带孩子看海,自然是顺着海岸线留下了足迹。和同学朋友约好,则把见面地点作为终点,一路跑过去。
一旦开了头,跑步很快成为生活必需。每当一早看到窗外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北边的太行山清晰如近在眼前,便自觉提前作好准备。
坚持锻炼始终一颗恒心,跑步时的心理变化倒挺有趣。最初只想着跑完就行;五六公里处最难熬,不难跨越的心理和生理极限体现在最慢配速上;来自陌生跑友或偶遇熟人的招呼或微笑,瞬间充满信心和力量;等到最后一两公里,想想还得冲一冲……
有些感受是经常锻炼的人才能有所体会的。夏天刚跑完,大口喘着粗气,集中散发的热量紧贴皮肤,热上加闷;寒冬腊月,别人都窝在暖气房里,我穿着轻薄的衣服顶风冒寒出了门,半天了手和脸等裸露部位都跑不热,汗水也是凉的。而汗落尽后浑身舒畅、健步如飞的快感,转而认为付出值得,坚持没错。
同事羡慕我浑身有用不完的力气:走路弹性足、步幅大、速度快,声音洪亮,精神饱满。篮球场上,我依然是那个最能跑的“伪年轻人”。周围人的认可和点赞,同样是持之以恒的动力。
在整座城市开始入睡的夜晚,借着月色星光或微弱的路灯,一个人跑在空旷的道路上,似乎只剩下自己的脚步声和呼吸声。此时此刻不用工作,不必看孩子,暂时远离日常琐事。在闹中取静的短短40多分钟里,许多之前想不通、放不下的烦恼忧愁顿时烟消云散。心灵上的收获和感悟,是之前不曾有的。
身体素质因人而异,而对健康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别无二致。只要有一颗立志改变现状的内心和顽强的执行力,自会轻松突破天生惰性以及时间场地等外在约束,一步一步接近并实现既定目标。
作者 王凯
总值班:陈彬
统 筹:曾琳琳
责 编:许凌
编 辑:李灿
校 对:李红岩
来 源:焦作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