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美企业的防范与打击,韩国三星集团是如何逐步走向强大的?

欢迎捧场照理说事。

上期节目咱们讲到,决心一定要开拓芯片产业的三星电子,在日美企业面前碰了一鼻子灰,手里拿着钱却买不到技术,据说很多曾经亲密的合作伙伴在接待三星的考察团的时候,甚至连厂房车间的面积都要保密。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三星一时间找不到出路的时候,世界上出大事儿了。1973年的世界石油危机重创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大批企业濒临破产,这其中就有来自美国的半导体制造商hankook公司,这家公司是由几位来自美国的韩国裔电子工程师在创办的,石油危机后这家本来发展顺风顺水的企业资金紧张,频临破产。

就在这个时候,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和他的儿子李健熙不顾其他人的反对,出资收购了这家半导体企业,也同时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半导体生产技术。

到了1977年,三星电子把hankook半导体公司与自己的电子业务整合到了一起,成立了三星半导体公司。虽然三星利用自己坚韧和努力在困难中迈出了第一步,但这也仅仅就是第一步,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速度极快,作为初来乍到者的三星半导体想在市场上立足谈何容易。

在此后的15年里,三星经过持续的投入,终于研发出了64位芯片,但是仍然落后于日本。技术的落后在电子产业上就意味着市场竞争的劣势,当时芯片的价格已经跌到了每片25美分,而三星的成本就高达1.25美元。

换句话说,也就是三星每销售一片芯片,就要倒贴1美元。按简单的商业逻辑来说,这样的买卖傻子才会做。而三星偏偏就要做这种傻子,因为他知道如果今天不做傻子,今后将永远做傻子,今天做了傻子,明天有可能成为聪明人。

所以在整个八十年代,三星就是一个仿佛永远也追不上的追赶者,一直在美日企业的身后追随,随之而来的是三星电子惨不忍睹的亏损年报。不过,连年的亏损给三星换来的是技术的积累和沉淀,而技术的积累恰恰是实现迭代升级的前提。三星半导体跟美日同类产品的技术差距,从4年一路缩短到了三个月。

到了1984年,三星和美日厂商几乎同步投入到了256M动态随机存储器的开发竞赛当中。经过近20年技术积累的三星,为了这场竞赛投入了1700亿韩元进行研发,仅仅用了6个月时间成功抢在了美日企业之前推出了自己的256M动态随机存储器。

从困难中从零起步,到持续的追赶,到最终实现超越,这条路三星足足走了26年,这26年三星在芯片制造的一系列关键环节都建立起了自己的技术,完全摆脱了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实现了独立自主。人们现在说三星是个帝国,几乎控制了韩国经济的方方面面,而这个帝国的核心就是三星在电子产业上技术上的领先和独立自主。

同时代的韩国还有很多财阀,他们通过传统产业也同样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帝国,通过行业垄断在韩国经济中呼风唤雨,但是,没有三星,韩国经济凭什么能常常被人们与日本相提并论?

同样的情况也一样正发生在我们中国,大企业很多很多,动辄就是世界五百强,但是我想纵然有一百家联想,一百家万科,中国经济可能也无法走到世界经济的顶端,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家三星,而中国的三星此时此刻正在遭受磨难和封锁,如果我们每一个国人拿出行动来给予支持,我深信世界电子产业格局改写的日子就不远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