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共享滑板车推二代,中国停在了单车,说好的共享经济大国呢

中国共享单车的风靡让共享经济逐渐变成了中国的标签,但是在共享推行的道路上,中国的发展似乎只停留在了自行车。近日,国外网约车品牌,也是共享经济推广者的优步开始了第二代共享滑板车的推行。城市在不断的扩展建设,共享单车推行的最后一公里有时候已经变成了两公里、三公里,自行车不能满足需求之时,后续进一步的出行方式却没能及时跟上。

除了共享单车之外,国内还有动力更足的共享汽车,也就是快车、顺风车异类,但是因为费用过高以及不断被爆出的危险性,并不被大众所接受。在最后一公里出行变得越来越长之时,其实国外火爆的共享电动滑板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共享单车的体力消耗在夏天和冬天一直是大众的烦恼,而电动滑板车体力消耗少,还能支持比较长距离的出行,的确是一个更加便捷的选择。对于运营商来说,这种电动滑板车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大众所使用的频率更高,但是比较遗憾的是,中国现在还没有办法大范围的运营电动滑板车。

相比较外国人对于出行方式的选择,滑板比自行车的接受程度更高,滑板文化在外国更加的流行,是儿时的回忆,共享电动滑板车的推广也是主打怀旧与温情。而在中国自行车才是国人的情怀与回忆,中国家庭对自行车的推崇可以从上世纪延续到这个世纪,每个家庭多多少少都会有关自行车的回忆,因此当自行车逐渐被代替时,共享单车的出现才会这么迅速、大规模的在中国传播开来。

滑板车在中国只是流行于现代年轻人之间的出行方式,能够接受的人群并不多。目前国内提供共享电动滑板车服务的,也只有杭州的一家科技园区。另一方面,中国对于滑板车的出行要求其实要更加严格,中国的道路不够平滑并不能适应电动滑板车,因此在国外大肆投资电动滑板车的OFO等共享品牌,才没有轻易将这种共享经济带回国内。

但是进一步的共享出行方式一定会被解决,共享汽车的运营不行,介于汽车和自行车之间还有一种方式,于是共享品牌推出了助力车形式。但是助力车的推广难度相较于自行车来说很不容易,共享单车诞生之初是因为交通方式大多被汽车、公交和地铁所替代,所以自行车的回归才显得难得。但是现在电动车出行对于二三线城市,或者一线城市一些区域,普及读相当的高,助力车的推行反而变得有些鸡肋。

再加上,近年来中国才刚刚经历了共享单车的泡沫洗礼,共享助力车想要在短时间内在国内被大规模的使用、接受,可能比顺风车的回归还更加的困难。但是单车之后的共享出行经济一定会继续出现,就看各个共享品牌怎么实施了,是把共享这个行业做的越来越差,还是把共享真的变成令中国骄傲的标签。

注:本文由今日商讯独家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引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