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竟然还能有王炸?微软英特尔联盟的万亿美元帝国或将崩塌

从备胎转正,到鸿蒙问世,强压之下,华为抛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王炸。6月17日,随着华为昆仑量子计算机原型被曝光,新一代计算机的曙光已经照进现实。

昆仑,号天柱,承天立地。

6月17日,华为又抛出了一个黑科技——昆仑量子计算,处理速度更快,应用范围更广。目前,昆仑量子计算机已经制作出了原型,并且华为还提供了一个量子编程框架和一个图形用户界面。华为的目标是瞄准通用量子计算机,最终目标是量产量子计算机。

或许很多人还不太了解量子计算机到底是什么,量子计算机其实是一种使用量子逻辑实现通用计算的设备。普通计算机存储数据的对象是晶体管电路的状态,而量子计算用来存储数据的对象则是粒子的量子状态,它使用量子算法来进行数据操作。

如果量子计算机成型,那么一台台式计算机电脑大小的量子计算机,就能达到乃至超过今天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举个例子,如果想要破解现在常用的一个RSA密码系统,用当前最大、最好的超级计算机来操作需要花60万年,但用一个有相当储存功能的量子计算机,则只需要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

从电子计算机飞跃到量子计算机,不仅是华为,对于整个人类计算能力、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将实现成千上万乃至上亿次的提升。无论生产、科研还是日常生活,世界将会经历一场颠覆性的改变。

在华为被美国的芯片巨头高通断供芯片之后,海思麒麟芯片备胎计划一夜转正,而在被美国软件巨头微软和英特尔以及谷歌等宣布断供后,华为也及时地宣布了自己的“鸿蒙操作系统”计划。当外界以为华为已经拿出了不少隐藏核心技术后,没想到还有“秘密武器”,也就是量子计算机,一旦量子计算机商用,那么现在以美国科技巨头为首的WinTel联盟就将会不攻自破了。

其实早在2012年,华为就先人一步开始研究量子计算机,为此还专门成立了量子实验室,从事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信的研究。

华为在近期一次次被推到风口浪尖,面对残酷竞争的市场、中美贸易的冲突,我们或许可以从华为身上得到一些启发:

一、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立足之基

前几天,格力和奥克斯的互掐引发全网热议,暂不讨论这件事情孰对孰错,我们可以发现,奥克斯在一件事情上没有做到位,那就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格力的这次主动出击,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对奥克斯长期以来侵权、挖人等行为积怨的一次爆发,董小姐曾不止一次在各种场合抨击奥克斯的这种行为。从格力以往状告奥克斯的诸多官司中,多以奥克斯败诉为结尾来看,董小姐之所以敢于怼天怼地怼空气,其仰仗的就是核心竞争力。


从1991年成立开始,格力就专注于空调领域,致力于技术创新,把掌握空调的核心技术作为企业立足之本。格力建立了行业内独一无二的技术研发体系,组建了一支拥有外国专家在内的5000多名专业人员的研发队伍,还成立基础性研究机构等。据统计,格力电器在国内外累计拥有专利6000项,其中发明专利1300多项,是中国空调行业中拥有专利技术最多的企业。显然,空调行业的技术积累与创新,才是格力电器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成为空调销量冠军的关键。

营销专家田友龙告诉本刊记者:“科技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历来就是老外全球攻城略地法宝。运用的思维与方法一直在变化,全球化初期,老外是将科技以面子工程即品牌方式输出。互联网时代,则是要里子不要面子的方式即输出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来实现产业控制。相对于品牌,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输出更隐蔽,话术权更强大,产业控制力更强。如高通让全球智能手机都为其打工,华为遭谷歌和高通封杀,都是这个道理,尤其值得警惕。”

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万物皆数据,宇宙即连接,不仅仅是移动通讯行业,包括智慧城市、云计算,甚至整个物联网产业链,都将受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制约。移动通讯成为商业社会的底层:行业标准与话语权还是只浅层问题;深层问题,数据安全,没有数据安全,大家都就变成透明人,人人都在裸奔;顶层就是国家安全战略。万物互联的时代数据安全,核心技术是关键,华为正是在5G方面掌握了核心技术,并拥有制定规则的能力,这一点让美国感觉得威胁,因此不惜动用国家力量也要封杀华为。

田友龙表示:“市场化初期,主张用市场换技术,市场倒是全面开放了,优秀企业也来了,核心技术离我们仍然很遥远!互联网时代,又有一些大佬鼓吹开放、共享、透明、无边界的世界,谷歌高通对华为的禁售再一次无情地打了大家的脸:市场竞争,老外不是同桌的你,也不是给你烟抽的兄弟,核心技术和底层技术是人家吃饭的东西,历来就是严防死守,别说共享,即使高价人家也不卖给你。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知,做技术,唯有自力更生一条路。”

对于华为来说,核心竞争力就是科技的创新,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的底气,其能够不畏美国的围堵打压,亦是如此。

二、莫让“灰犀牛”变成“黑天鹅”

菜根谭中曰:“伏久者飞必高。”伏,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策略中,是深耕之意。但如果延伸去看,还有长久的准备、长久的自查之意。在上战场之前先让自己无懈可击,在面对外部打击之前,先让自己成为铁板一块。

与之相对的是去年处于“芯片危机”旋涡中无可自拔的中兴。除去美国的恶意打压,中兴缺乏的就是未雨绸缪的部署能力,明知自己有短板,受制于人,却视而不见,甚至选择性地忽视。结果风暴来袭,“灰犀牛”变成了“黑天鹅”,一击即败,溃不成军。

不断开拓创新、谋求发展,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立足和生存的根本。只有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才能始终站稳脚根并不断驶向成功的彼岸。

田友龙表示:“华为面对美国封杀敢于亮剑的勇气让人尊敬,更值得尊敬的是华为的商业智慧,曾经的华为也很弱小,技术上也运用拿来主义。任正非有一双能看透未来的眼睛,知道当装配工和赚导游费虽能过几天阳光灿烂的日子,但终会受制于人,于是一边抢市场,一边做技术储备和累积,预防合作伙伴拆台的风险。”

这一天终于来了,在政治和经济双重压力下,合作伙伴违约冷血离去,不得已,华为自己顶了上去,开启做自己最好的新模式。这就是业界所谓的备胎扶正事件,这其实是一种韬光养晦的经营智慧,弱小时想办法生存下去,可以借力,但必须追求独立,边干边成长,修炼一个强大的自己,最后做独立的自己。这一点华为把那些赚了点钱就跑到国外去收购球队,买大楼的企业甩了N条街,这是华为的重生,也是中国企业全球化必须要学习的方法。只有隐藏锋芒,才能出奇制胜;选择沉寂深耕,才能在关键时刻爆发。

昆仑有铜柱焉,其高入天,鼎于五方,镇地理也。昆仑其实是一种精神,象征着坚韧与探索。对于中国企业的未来,无论道路是荆棘满布,还是如蜀道般充满未知与挑战,都永远不会缺少如华为一般的拓路者与引领者,能够自力更生在商业战场中杀出一条血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