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以为特斯拉的创始人是埃隆·马斯克,那你得看看这篇文章

​最近,走在街上被很多特斯拉model 3刷了屏。特斯拉的迅速崛起是有目共睹的,成立不到20年,销量却能与拥有百年历史的老牌车厂叫板,这无疑是众多新能源汽车的目标和榜样。不过,在一切的一切开始之前,你可知道特斯拉的发迹背后,还有那么一个看似与电动车毫不相干的跑车界大佬?

在开始之前,我要先问大家两个问题:

1、 特斯拉的创始人是谁?

2、 特斯拉的第一台车是什么?

如果你的答案是Elon Mask和Model S,那你得好好吸收一下接下来的知识了。


话说那是2003年的一天,一位叫Martin Eberhard的人试驾了一台电动跑车。这台来自“小作坊”AC Propulsion的电动车开起来十分带劲,而且还不会让北极熊失去家园,给马丁叔叔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不过当时的电动车还在用廉价、过时的铅酸电池——用久了以后周边的部件会被腐蚀变烂,有点恶心。而且小作坊出品,设计、做工、品控都有问题。

一个Idea从马丁叔叔的头上冒了出来:既然目前还没有品牌专门设计并量产高规格的纯电跑车,我为什么不亲自操作一下呢?

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和马克·塔彭宁(Marc Tarpenning)


正巧,马丁是来自Kindle的前身火箭电子书的电源工程师。他很懂锂电池,还自诩对电源管理方面有经验。说干就干,他拉了一个叫Marc的朋友,一起在加州开了家公司,名字取自交流电之父特斯拉,许愿自己也能成为电动车业内的雷电法王。


但是好景不长,一个给电子书搞电池的人去造车,注定是走不远的。就在特斯拉陷入困境的时候,一位美国版马云经AC Propulsion介绍,认识了这个项目。他觉得这个项目很有想法,而且他刚把他的美国版支付宝(Paypal)高价出手,资金充裕,于是准备跟马丁叔叔一起搞搞。这个人就是现在大家认识的“钢铁侠”——Elon Mask。

不过,马斯克进公司的第一天,情况应该是这样的:

马丁:老兄,多亏了你我们的项目才能继续下去,你觉得我们要如何打造这台车呢?

马斯克:什么怎么造?

马丁:额,我是说……或许,你能教一下我怎么造车?

马斯克:我一个做金融app的你让我教你造车?

马丁:……那你收购我们干什么,搞我?

马斯克:别急,洛杉矶正在办车展,我去探个路。

或许这就是搞技术的人和做生意的人最大的区别。一个成功的商人的字典里没有山穷水尽,马斯克希望以一台成熟的运动车款为基础,研发特斯拉第一款电动车,所以三人在2004年的洛杉矶国际车展上,找到了RogerBecker(时任路特斯汽车工程总监),说服了Roger特斯拉是一个值得考虑、拥有巨大潜力的合作伙伴。自该次会面之后,特斯拉和路特斯建立了坚固友好的合作关系。

特斯拉和路特斯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

1. 特斯拉从路特斯处得到了多项关键技术的授权(主要在车辆架构和安全领域);

2. 路特斯工程团队受聘在特斯拉负责多项工程和造型工作;

3. 路特斯汽车是特斯拉Roadster的合作生产商。


没错,这Roadster便是特斯拉的第一款产品。很多人都以为,Roadster仅仅是在路特斯Elise的底盘构架上装上了电池电机,便上路了。其实在研发过程中,特斯拉也有着不少输出,接下来您看到的文字直接引用了官方资料,非常详细但实则有些冗长,没有耐心的朋友可以跳过直接看到我的总结。

1. 特斯拉重新工程设计了铝合金底盘侧边主结构的挤压方式,并且通过增加强度达成了降低门槛2英寸的目标,使得进出车辆更容易 (Elon & Martin身高超过1米8,改善进出车辆成为设计要求之一)。2. 特斯拉同时改变了座椅后侧底盘转角结构设计。3. Roadster在Elise原有的油箱位置安放电池包,因此强度和空间均有不同要求,经过重新设计的框架使得Roadster的架构强度略优于Elise的设计。4. Roadster需要在Elise原有动力总成、油箱和排气系统的位置安装电池包和驱动系统,因此特斯拉提出了重新设计了发动机舱框架结构的需求。5. Roadster的轴距增加了2英寸,为电池包增加了额外空间,并且整车重心向车头移动以维持前后重量分布合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外观。6. 因车重增加、特斯拉提出增强车头结构的碰撞保护强度。7. 悬架几何与Elise相同,但Roadster上多个悬架部件得到加强以应对增加的车重。8. 应对增加的车重,刹车系统也相应增强。

总结:因为电动动力总成与传统燃油系统在形状、体积方面有不同,而且电动车要比燃油车重不少,Roadster在Elise的基础上,微调并强化了车身结构和刹车强度。同时,特斯拉为了让Roadster变得更加符合日常使用,降低了车厢门槛以提高进出的便捷程度。


特斯拉与路特斯技术合作的另外一个是特斯拉从路特斯那里获得多项关键汽车安全系统的授权。ABS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等多项安全系统供应商共享,这些供应商也是很多知名OEM整车厂的合作伙伴。

这招非常聪明,因为对于特斯拉这个刚成立的小厂来说,获得许多系统的独立合作使用授权的难度较大。通过与路特斯的合作,特斯拉可以整套无修改地采用Elise的车辆安全系统。比如,路特斯的安全气囊系统使Roadster轻松达到安全法规要求。因此,Roadster的许多内饰部件与Elise车型相差无几,如方向盘和仪表台上半部等。

但众所周知,路特斯的造车理念是“色即是空”——Elise的内饰对于一台日常驾驶用车而言,简陋得可怕,因此特斯拉重新设计了大部分内饰:


1. 座椅宽度增加、路特斯所采用的玻璃纤维被替换成碳纤维、坐垫材料升级;

2. 特斯拉重新设计了提供杯架的碳纤维中控;

3. 增加显示车辆信息的LCD显示屏;

4. 增加Blaupunkt机头、支持iPod 连接。卫星收音机和导航可选;

5. 增加地毯以降噪降温(是的,Elise的地板是一块铁皮);

6. 取消物理门把手,增加电控开门功能、皮质门板、电控车窗、中控锁、前备箱电控锁;

7. 门槛降低2英寸。


此前,路特斯已经为多个汽车品牌进行工程和外观设计。特斯拉聘用路特斯团队负责外观设计、车辆分析、工程设计和零部件供应链搭建等方面的工作。

由于当时特斯拉比较困难,Martin打算直接使用Elise的车身覆盖件。但马斯克不干了,他认为超跑不应采用玻璃纤维,并且他的产品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终,特斯拉采用碳纤维制造Roadster车身。除前风挡和侧窗外,Elise的所有车身部件都被替换成特斯拉的需求部件。


最后,路特斯满足了特斯拉的各种要求后,还在自己位于英国Hethel的工厂为特斯拉组装Roadster,可以说真的是个尽心尽力的老爹。而马斯克或许是运用了自己的人脉,Roadster一经面世就被各路社会名流一抢而空,成功为特斯拉打响了第一战,树立了特斯拉高规格、高性能的形象。


这便是特斯拉发家致富之路的开端。看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两个事情:首先你得找到一个有能力并愿意满足你任性要求的大腿,其次你得没事就用高逼格的Idea去激(qiang)励(jian)你的大腿,让他为你做出更好的产品。当然,话这么说,你还是得先有做甲方的资本。

好了,大腿和Idea我都有了,就差一笔启动资金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