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炫特斯拉不酷炫!17寸中控大屏功能交互问题重重

特斯拉凭借Model系列书写了自己的传奇,也引领了一波风潮。智能驾驶、语音交互成为新汽车的代名词。除却品牌、价格、性能外观等因素以外,17寸的中控大屏也成为特斯拉吸引众多用户的关键点之一。车内交互方式正由纯物理向触控化、语音化转变,车内人机交互方式正在经历大幅变化。

尽管特斯拉的 17 寸中控屏深得消费者的喜爱,但它绝非尽善尽美。一些小而基础的设计缺陷却有可能让中控屏的使用变得繁琐。开车是一项体力活也是耗费脑力的活,触控式的交互大屏往往会系去车主大部分的注意力,喧宾夺主,容易引发较多的交通事故。

大屏很酷,虚拟按键很分神

中控大屏内部集成了车辆所有功能,屏幕左侧为车辆行驶数据,包括时速、挡位、剩余电量等内容,以及前后行李箱盖开关、充电接口开关。右侧以导航功能为背景的多媒体操作系统。同时它还支持蓝牙连接、手机远程控制、语音交互等功能。但语音识别速度较慢且需要在交互的开始和结束分别按动滚轮,操作过程有些繁琐。

Model S车型配置的17村的中控大屏给予了用户极佳的视觉体验,但是在虚拟功能按键很难带来真实的触感体验,在系统功能越来越繁杂的时候,占比过大的中控显示屏幕以及过小的功能按钮使得行驶过程中使用中控大屏的难度又上升了一层。在特斯拉第9版的操作系统中,很多功能甚至还被放在扩展菜单里,这使得操作变得更加复杂。

所以,如果这样的触控设计要用在车上,当你的注意力要花在开车上同时还需要流畅地控制一个交互界面,那么屏幕的「震动反馈」是必须的。「如果是物理按键,我们可以轻易地知道它的位置,操作时视线几乎不需要完全集中在上面。这也是为什么你可以边弹琴边读谱。」尼尔森的分析师 Budiu 如是说。「当人开车的时候,精力应该都花在注意路况,而不是在一块触控屏的子菜单中翻找、点击某个功能。」

升级到 9.0 版本的特斯拉 Model S 中控屏操作界面

当然,这种缺少「震动反馈」的设计虽然从安全角度考虑,让使用特斯拉的中控屏和其他看起来明显更危险的行为,比如边开车边发短信,无法相提并论。但两个案例的共同在于,你都需要把应该集中在路况上的注意力放在某个交互界面上,但可能引发怎样的后果,并无实质性的差别。

糟糕的按钮设置,不合理的功能分布

费茨定律指出:指点触碰到既定目标的时间取决于两个因素——目标的大小以及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因此,配置在离驾驶员初始位置较远的控制按钮,相较于手边的控制按钮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碰到。然而,特斯拉的中控大屏就采取了最差体验的交互功能设计,在夺取驾驶元过多注意力的同时,也加剧了汽车使用的不安全性。

更新到 9.0 系统的特斯拉 Model S 中控屏的菜单栏与通常方向盘右手位置

按照常规用户界面的设计原则来看,固定的菜单栏中应该将最常见的功能放在第一层。但是在特斯拉最新 9.0 版本的操作界面中,最左边第一个是车辆的设置和定制化按钮,而这个功能基本是你在开车时不大可能经常用到的。如果你想打开后视摄像头功能,你得先打开「上箭头」,再从二级菜单中进行选择,电话功能也一样。按理说,因为车后方的区域常因为后座头枕的存在被遮挡,所以这个功能应该会是消费者蛮常用到的。不合理的按钮分布使得汽车的交互体验大打折扣,也使得中控大屏的功能并没有得到深层次的功能开发。

特斯拉将常用的后视摄像头以及电话功能放置在了二级主菜单里

旧问题解决,新问题产生

按照尼尔森分析师 Budiu 的观点来看,特斯拉中控屏在设计层面的思考解决了部分特定问题的同时又催生了新的问题。而那些所谓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车企比消费者所受影响更大:大屏的设计在营销传播上十分有利,它让车的内饰看起来科技感十足,很容易形成好的口碑,而且主机厂可以像苹果推送 iOS 应用一样不断扩展、升级汽车的功能。

特斯拉的中控大屏在解决一部分用户的问题时,往往产生新的问题,但是只有实时根据反馈调整系统才能不断完善特斯拉的中控屏的功能设计,给予用户更好的乘车体验,取得安全与便捷的平衡性。汽车的设计者们必须要深谙计算机交互设计原理,从用户心理和实用性原则出发,设计出最实用的操作系统。

酷炫的大屏只是外表,一块大尺寸的中控屏幕能否取得高度的市场认可还是依靠内在实力,也许特斯拉的设计师们应该自己亲身一把中控大屏给予的体验感受,从实践中汲取经验,才能创造出更深入人心的中控大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