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落地生金”这份仙林“攻略”值得拥有

让货柜自动入位,工人上班好似玩“游戏”是种什么体验?

在泰国有这么个码头,进入码头区域,工作人员非常少,运行有条不紊,控制中枢的设备仅仅是几个“游戏摇杆”配上几块显示屏幕,仿佛电子游戏的操作平台。





图:全自动轮胎吊安全驾驶系统

其实,这是智能视觉技术在大型机械的防撞和自动驾驶的应用。简单来说,就是从货柜从船舶卸下,到集装箱卡车找到堆场位置,再到轮胎吊将货柜抓起精准入位,都通过内部无线通讯和车身感应器等一双双“眼睛”来自动引导,而工作人员只需在操作台上观察场内情况,并进行轻微介入。



图:这项技术目前已应用于全球60多个大型集装箱港口

如此安全又省人力的“黑科技”哪里造?它,诞生于南京仙林大学城南大科学园,起初是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申富饶教授团队的一项科研成果,后经新型研发机构南京智能制造软件新技术研究院转化走向市场。

而这只是仙林大学城落实南京“两落地一融合”工程取得的众多优秀成果之一。从高校到企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仙林擦亮南京人工智能研究领域金字招牌背后,“藏”着什么法宝?

关键招:成果转化“加工厂”

再好的技术成果,如果“藏在深闺”不能“有效供给”企业,就只能停留在实验室束之高阁。这是申富饶教授和南京智能制造软件新技术研究院李俊院长的共识。

“以往技术需求方很难基于需求搜取到合适的科技成果,也并不知道该向哪位业内专家请教。同时,技术供给方也不知道自己的科研成果能真正地用于何处。”李俊院长告诉荔枝新闻记者,成立研究院‌‌相当于在高校科研成果跟市场和企业间架一座“桥梁”。



高校做的是科研、企业要的是产品,这之间的差距如何弥补?除了架“桥梁”、做“中介”,研究院还好比一座“加工厂”,“我们‌‌把学校里面的科研成果‌‌专利、算法拿出来,依托研究院的技术、市场团队,结合市场需求‌‌把原来的专利技术进行定制‌‌和完善性开发,这样的产品才适合市场、适合企业使用。”

经过“加工”的产品企业适配性更高,创新的花火也在此间迸发。“如今,这样运作的项目已经有好几个,基于一线反馈解决问题的专利也申请了4项,其中主打的‘多模融合的定位技术’已应用到电厂,用于人员、设备定位,赋能智能制造。”申富饶教授说。



图:智慧电厂生产与运维管理系统

关键招:人才培养“源动力”

人工智能是科学研究距离产业最近的技术,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最大的瓶颈是人才。仙林,却坐拥得天独厚的优势。

仙林大学城集聚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2所高等学府,科教资源总量约占全省高校的15%,高校科研院所、重点项目和学科带头人为园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资源。



“南京、仙林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原创性潜力,从学术到产业都会有很大发展。”申富饶教授亦是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助理,在他看来,“关于人工智能,长期存在两种不同的目标。一种是希望借鉴人类的智能行为,研制出更好的工具以减轻人类智力劳动,一般称为‘弱人工智能’;另一种是希望研制出达到甚至超越人类智慧水平的人造物,其研究目标具有心智和意识、能根据自己的意图开展行动,一般称为‘强人工智能’。”作为国内首批设立人工智能专业的C9高校,南大更关注的是“弱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这也正是有助于解决产业创新需求的人才。今年来,南大在此领域的专利和论文不仅数量在提升,质量、实用性也越来越强,“归根到底是,每一篇论文都是实实在在在应用当中‌‌用写成的。”

借助于南大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申富饶、李武军、武港山、过洁等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教授在这里集聚;得益于南大“以用为本”、产业化导向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一批批创新生力军将在此诞生。“输血”+“造血”般的人才保障,汇聚成仙林大学城南大科学园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长效动力。未来可期,仙林南大科学园必将成为人工智能领域高地。

关键招:科技服务“好管家”

“科研成果转化,好比路上行车,路好,车速才能更快。”

近两年,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工作都是以南京市委一号文件为主要依托,为企业提供支撑,为南京打造更优的创新生态。在不少入住园区的企业看来,吸引他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科教资源、优越的产业生态以及实惠的政策,更重要的是贴心的配套服务。



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管委会招商局局长、南大科学园管委会主任罗欣介绍,园区会不定时举行各种路演、宣传,为落户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提供会计、人社、法律、工商、税务、金融等咨询服务,真正将贴心服务落到实处。“像公司注册、法律风险规避等,尤其是科技产品涉及到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当然,也会根据企业的产品特色帮忙对接市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