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共享的名,赚闲暇的钱?

泛娱乐时代,最不缺的产物就是“网红”。

从Airbnb从到时下街头巷尾可见的各色共享单车,共享经济的热火又一次延伸到了另一个战场。



一台触摸式选歌机、两套耳麦、两只高脚椅、一间玻璃房,花上10元左右,就能随时进去高歌一曲,还能录制自己的歌声分享到社交平台。这样的迷你KTV被好事者冠上了“共享”的名号,愣是生造出一个 “共享KTV”的概念。

传统KTV式微,迷你KTV瞄准“闲暇经济”

可以说,迷你KTV的风靡意味着轻娱乐时代的到来。所谓轻娱乐就是基于互联网平台,满足用户碎片化娱乐需求的自助休闲娱乐方式,打造出“闲暇经济”。

曾今,传统KTV是大家休闲聚会的不二之选。但他们多年来维持着就有的经营模式,没有跟上市场的变化,尤其是没有抓住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



反观当下主流消费群体的共同特征,他们怕无聊,一会不刷手机,不看朋友圈就找不到安全感,而迷你KTV的出现让这些消费者发现了另外一项更好玩的娱乐活动。

另一方面,手机K歌类应用的异军突起却又在提示我们,“随便唱唱”的需求仍然切实存在着。

因此,用它来消化碎片化时间,特别是在人们逛商场、等待电影的时候顺便可去选择唱两首。这对于未了尝鲜、消磨时间、或是方便分享的受众而言,他们会更愿意买单。

除“公用”之外,迷你KTV难觅“共享基因”


目前市面上的迷你KTV品牌主要有咪哒miniK、聆嗒miniK、友唱M-bar、科美唱吧、爱唱love sing等,虽然品牌繁多,但功能大同小异。相比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共享单车,迷你KTV可以说,除了“公用”,便再也找不到共享经济的“基因”。

就定价而言,迷你KTV有按包歌曲、包时段几种。可以选择单曲收费,每首5至8元;也可选择套餐,15分钟收费20元,30分钟收费38元,60分钟收费58元。与传统KTV相比,这样的价格或许并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

而相比传统KTV,“迷你KTV”的音响效果不遑多让;可选曲目虽有所不及,但基本“够唱”。另外, “迷你KTV”使用成本高、场所固定、适用人群有限,因此其所谓的“共享”相对狭窄。相比共享单车,迷你KTV的社会意义远不能相提并论。

社交属性强,分享娱乐成驱动因素

用户在使用共享KTV时,要用微信登陆,方可进行录歌,录好的歌都会保存在与微信账号绑定的友唱、咪哒账号下,支持单首或者是制作成专辑分享给好友和分享到朋友圈。这种将线下的卡拉OK模式加上互联网的分享和娱乐性,无疑是吸引用户的因素。



相比传统KTV,迷你KTV天生就带有互联网基因,它鼓励用户进行分享,强调线上线下互动,这也是未来平台和品牌要转型的方向。

写在最后:

线下商业体在遭受互联网的剧烈冲击之后,它们开始吸取互联网元素,正在悄然发生裂变。

迷你KTV虽然不是很新也不是很网红范,但他们至少能够在有限的碎片化时间内吸引消费者。而随着消费领域更细分市场的兴起和升级,未来这些新兴的微产业或许也能成为蓝海。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注册媒介360智库版会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