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30年,中国将在这一领域让世界相形见绌

亚太日报综合 谷悦

据CNN6月26日报道,牛津经济研究所今日发布报告称,预计到2030年,全球约2000万个制造业职位将被机器人取代,相当于约8.5%的制造业职位。

机器人正在变得比很多人类员工更便宜,部分原因是机器的成本下降。根据牛津经济研究所的数据,2011年至2016年,每个机器人的平均单价下降了11%。并且它们越来越能够在更复杂的过程和不同的背景中运行。

由于机器人的使用在不断增加,根据牛津经济研究所的模型,目前每安装一台新的机器人平均会取代1.6个制造业工人。

说到这里,一些人可能会感到恐慌,机器人的使用是不是意味着人们会大量失业呢?

别慌,该报告还强调了,机器人的发展往往会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就像取代旧岗位一样快,只是,这仍可能会加剧收入不平等。

不过有挑战就会有机遇,在这波自动化浪潮中,中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了。

中国为自动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遇。目前,中国已经占了全球工业机器人的五分之一,并且每三个正在安装的新机器人中,就有一个是在中国。

牛津经济研究所表示,“中国正在制造机器人方面大量投资,以使自己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领头羊。”根据该机构的数据,到2030年,中国使用的机器人数量可能达到1400万左右,使其他国家相形见绌。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除了工业机器人连续 5 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外,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增长显著。各种各样为了满足不同需求的特种机器人、康复与助老助残机器人、医疗辅助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正在成为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无人机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特种机器人,一直备受关注。在民用领域,中国的无人机企业数量堪称全球之最,且多以研发制造为主。

除此之外,中国已经开发出手指大小的微型移动机器人,可用于进入小型管道进行检查作业。预计将生产出毫米级大小的微型移动机器人和直径为几百微米的医疗机器人,可让它们直接进入人体器官,进行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不伤害人的健康。

在我国自动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一些高端类型的机器人制造方面,我国仍不具备竞争力,且从机器人的使用密度来看,我国也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实现自动化之路道阻且长,我国仍需要不断努力发展才是。

(来源:亚太日报 APD News)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