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亿美元的生意!微软为何输给谷歌苹果,比尔盖茨想吃后悔药

“在软件世界,特别是在平台上,这些都是赢家通吃的市场。我犯的最大错误,就是由于我管理不善,导致WM没能占据后来Android系统那样的地位。”最近,比尔盖茨在一次活动上,表示他特别想吃后悔药,如果当年不是决策失误,安卓不会崛起,微软的市值最少增加4000亿美元。

然而,即便当年比尔盖茨没有决策失误,微软旗下的WindowsPhone能够从苹果旗下的iOS与谷歌旗下的Android口中夺食么?我认为未必,一个企业一个项目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决定于企业的基因,可能你会觉得我有点宿命论,请听我慢慢道来。



WindowsPhone无法跟安卓一样开源

微软的WindowsPhone做不成谷歌安卓那样的商业模式,我们常说,微软是一家伟大的软件公司,而谷歌,则是一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他们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微软,一直以来都是以出售操作系统与相关软件为盈利模式(不考虑现在微软的云服务)。你想使用我的东西,首先得付钱。而谷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谷歌从发家的搜索服务开始,东西就是免费的,更多的是靠广告来挣钱。同样,当战场从个人PC迁移到移动手机上时,谷歌从来都不没打算依靠其硬件挣钱,依靠系统授权挣钱,而是非常轻松地玩转在线业务,依靠手机上面预装的谷歌服务以及商业广告来盈利。这一套,在当时的微软,是玩不通,无论技术、渠道、还是资源,都可能入不敷出,所以,微软的WindowsPhone选择系统授权模式,并非微软的决策失误,而是基于微软的熟悉商业模式,微软的基因最终做出来的决策。


微软在硬件产业链落后于苹果

微软与苹果相比,又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基因,即便两家公司的有不少重叠的业务。微软与苹果的竞争,比尔盖茨与乔布斯的角力,早就在PC时代就已经开启了。苹果公司的体内,流淌着的是创新与自由的血液,无论是麦金机、iPod、iPad还是Mac,都流淌着苹果自己独有的设计理念,即便有时候用户并不需要,就像苹果曾经设计出单键的鼠标,或者是苹果手机上常常有令人费解的功能,都是因为苹果这种特有的设计理念。而微软,他们的基因就是实用,许多华而不实的设计,都被微软砍掉,所以,但iPhone搭载的iOS系统面世的时候,人们得到的是惊艳于震撼,而微软的WindowsPhone面世的时候,人们只是感叹页面的简陋。

苹果,作为一家消费电子公司,在硬件与软件结合的道路上,已经玩了几十年,而微软,一直以来就是一家软件公司。在硬件领域,微软相对于苹果,只是一个婴儿而已。硬件更依赖于外部市场,无论是基带、芯片、屏幕、摄像头、内存、闪存等,就极度依赖供应链,对于微软来说,学习苹果模式,自己设计手机寻求代工厂的道路荆棘密布,充满坎坷。所以,微软走不了苹果的商业模式,只能依赖授权系统给其他手机厂商,从而失去争夺手机市场的主动权。



基因决定你的选择

PC时代,微软是世界霸主,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后起之秀谷歌拿下互联网的头把交椅,微软在互联网时代的落后,其实也是由这家公司的基因所决定。

无论是国内的公司还是国外的公司,无论是科技公司还是传统行业公司,公司里面最有话语权的,永远都是公司的主营业务,也就是最挣钱的部门。而在当时的微软,最挣钱的部门是什么,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套件,根据微软的财报披露,这两项几乎占了微软的绝大部分收入。

在这样的公司,新兴的业务部门几乎说不上话,设想,如果WindowsPhone的手机做的跟PC的Windows一样好,受伤害的是谁?如果WindowsPhone里面的Office办公套件是免费的,那么受伤害最深的又是谁?也就是说,如果WindowsPhone做的太好了,最大受影响的,反而是微软自己本身的PC业务,自然手机部门就会有意无意地受到操作系统部门的排挤,就算微软想让WindowsPhone的手机上的Office组件免费,也会受到Office部门的拒绝,就算微软向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华尔街也不一定会答应!而华尔街控制美国科技公司,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同样的例子,在国内也经常发生,人们常说,如果当年飞信更进一步,就没有今天微信什么事情了。然而,飞信有可能更进一步吗?完全没有!在当年的中国移动公司,主营业务是通话与短信,网络流量只是附加品,一旦飞信起来了,势必会影响到公司的主营业务。移动公司的基因,决定了飞信是没有未来。



总结

企业的基因决定成败,这种历史我们还能找出非常多个,我们只讲讲科技行业,例如当年诺基亚不肯开源塞班系统、不肯拥抱安卓,这是企业的决策失误么?企业的决策失误只是最终的结果,深层次的原因,还是诺基亚的基因所决定,一旦诺基亚开源塞班系统,他们将失去系统上对其他手机厂商的优势,而拥抱安卓,诺基亚只是一个普通的手机厂商,远远比不上在供应链上占有主动权的三星。

而今天,小视频盛行的今天,为什么腾讯公司没有在小视频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按道理,腾讯拥有多年的社交数据,更加容易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画像,推送更精准的功能。但一旦腾讯动用了社交数据,可能就会有泄露用户隐私的风险,让用户对腾讯的社交软件微信、QQ有所警惕,甚至可能抛弃使用,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当然,这个世界上也存在着企业基因不断更新迭代的成功例子,例如诺基亚曾经还是一家木头加工公司,微软慢慢从一家软件公司转型成企业服务公司,苹果也正在从消费电子公司转变成软件服务公司一样。

即便比尔盖茨找到了后悔药,回到了十年前,想要改变微软的基因仍然特别难。十有八九,WindowsPhone还是一样的结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