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股份看似很公平,其实对企业不负责!京东就是个例子

公司必须要有实际控制人,这个控制人一般就是创始人,通常是发起创始人。

通常来说,在公司股东会与董事会的顶层决策需要控制,但需要发挥人的天性与创意的底层运营需要“失控”。

一家公司,只有确立了控制人,公司才有明确的主人,才有果断的决策,才有运营的方向。

创始人要控制公司,最简单、直接、有效的办法是掌握控股权。非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在操作上相对容易,事实上,经过多轮融资的公司,或是已经上市的创业公司,创始人和创始团队的股权已经被充分稀释,极少有人能掌握控股权,常见的情况是核心创始人作为公司的最大股东而存在。

上市后,创始人持有多少股权,才算是比较合理呢?我们看一些国内外的知名上市公司创始人持股的情况。

知名上市公司创始人持股情况一览表

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京东的刘强东,都是典范。

可见,上市公司核心创始人的股权多在20%左右。

当然,不控股,也有控制公司的操作空间。比如,投票权委托、一致行动人协议、有限合伙、AB股计划等,都可以是备选方案。京东上市前用的是投票权委托,上市后用的是AB股计划,上市前后无缝对接。

这是相对的“失控”, 这样公司才能走出创始人的局限性和短板,具备爆发性裂变的基因和可能性。

控制中有失控,失控中有控制,这才是公司控制的最高艺术。转发此文后,私信回复“888”,获得完整版《股权代持协议》并安排专业咨询老师和您联系为您免费提供管理、股权咨询服务,并且赠送《股权架构方案设计》《股权代持协议《估值的二十二种方式》等相关资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