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渠道布局:让顾客随时随地花钱的5种套路

请问何老师:

任何零售行业,其实都是在销售各种货物。所以,零售行业的核心就是:人流、货流和金流。

如果在客户十分想要某项商品的时候,恰好那个商品就在客户的附近,消费行为学证明这时候客户的消费冲动就极其容易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订单。

问题就是,我们如何才可以把货物恰好就放在客户的附近?

Ken酱


Ken酱:

人流*转化率=订单;其中,提升转化率的一个方法就是,将货物尽量靠近想要购买商品的顾客。而这点在实体零售行业就是,店铺的选址问题。然而,随着电商平台(例如京东和淘宝)以及社交电商(例如拼多多),那究竟如何评估不同的渠道呢?

统一的流量评估框架

我们先以实体门店为例子,我们为什么愿意交铺租来租赁商铺去卖货?原因只有一个,因为这个地方有愿意买且有能力买我们货物的消费者。那为什么不同的地方的商铺租金价格不一样?原因也只有一个,因为A地方有1000个有愿意买且有能力买我们货物的消费者,而B地方有1500个有愿意买且有能力买我们货物的消费者,所以A地方的地租就不应该比B地方贵。

在传统的商业拓展(研究在哪里开实体门店以及进行前期洽谈租金等条件),最为核心的工作就是评估这个投入产出:(1)投入多少地租;(2)收获多少有愿意买且有能力买我们货物的消费者。

那如果我们在京东和淘宝等电扇平台,或者在拼多多这种社交电商平台,道理是不是一样?当然也是这样的投入产出:(1)投入多少广告费(广告费就是互联网状态的地租);(2)收获多少有愿意买且有能力买我们货物的消费者。

这就是统一的流量评估框架:实体门店划算就开实体门店;电商平台划算就开京东淘宝。

用快闪店作为测试人流

除非是刘强东或马云的公司,否则,公司就不太可能先用大把大把的银子去开开实体门店和电商平台来测试一下这个投入产出。如果大家就是小本经营的创业公司,那就要采取快闪店(Pop Up Store)来作为市场测试。

快闪店(Pop Up Store),指在商业发达的地区设置临时性的铺位,供零售商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若干星期)推销其品牌;往往是事先不做任何大型宣传,到时店铺突然涌现在街头某处,快速吸引消费者,经营短暂时间,旋即又消失不见。

尤其在核心地段,所以不用担心没有充足的人流和曝光;同时,因为是临时店铺,所以不用担心试错成本过高。在欧美的零售行业,如果我们决定在某个街区或商场开铺,往往就会在那个地方附近开设快闪店(Pop Up Store),初步评估投入产出:(1)投入多少地租;(2)收获多少有愿意买且有能力买我们货物的消费者。

用社交聚会来测试口碑

然后,我们就可以引入和转化率相关的另外一个核心概念:复购率。第一次消费,可以是路过后被捕获的冲动消费;而在消费行为学种,基于冲动而产生第二次购买的可能性就相对较低。

那什么才会是导致复购?答案有且只有一个:口碑效应!口碑效应,特指同样需求的客户相互参考彼此的意见,从而做出了类似的购买行为。例如,大家都是办公室小仙女,对于购买什么护手霜都有一定的意见,经过讨论后决定一起团购某个品牌,这就是口碑效应。

测试能否形成口碑效应的方法就是进行定向的社交聚会。如果是护手霜品牌,就可以举办手部护理有关的讲座、免费评估等等,然后就可以在社交聚会上看到顾客之间究竟会不会存在相互参考彼此的意见。

三种销售通路的选择

如果没有通过转化率和复购率的测试,请勿进一步投资任何销售通路,否则一定会血本无归。如果你准备加盟特定的品牌,也是同样;零售行业就是拼转化率和复购率。

如果顺利通过了转化率和复购率,以下就是常见的三种销售通路:(1)在目标顾客聚集地区开设实体门店;(2)招募个人代理,通过朋友圈等方式进行微商销售;(3)开设京东、淘宝等电商网店。

从投入成本而言,实体门店>电商网店>个人代理;从产出订单而言,实体门店<电商网店<个人代理。我们循序渐进地构建这三种销售通路,再按照统一流量框架评估投入产出,调整三种销售通路的权重

最终就可以实现目标:将货物尽量靠近想要购买商品的顾客。

何老师


本系列主要针对行销手法,收集各行各业和各种场景的常见烦恼,然后逐一分享个人的思路和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打造爆款商品,减少企划烦恼。

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或建议,欢迎大家留言交流,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