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郭彦东:自动驾驶分上下半场,L4之后才开始提升乘客体验

文 | 搜狐科技 宋婉心

6月18日下午,小鹏G3万辆下线仪式在郑州小鹏智能工厂举行,当时创始人兼CEO何小鹏向大家说道:“这10000万辆下线只是个开始。”

达成这10000辆,前后历时188天。何小鹏表示:“第10000辆小鹏G3安全可靠地驶下生产线,代表我们已经高效跑通了研发、制造、生产、销售等一揽子体系,在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我们建流程、跑体系的初步阶段成果。”

目前,国内新造车企业将近500家,其中蔚来、小鹏、威马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与此同时,除了新势力造车者入局厮杀,诸如比亚迪、北汽、吉利等传统主机厂也在虎视眈眈。

在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是对自动驾驶比较重视的一个,“自动驾驶在小鹏是一级部门,这在很多传统车企是做不到的。”小鹏汽车Chief Scientist & AI中心副总经理郭彦东告诉搜狐科技智研所,“大概有将近1/3的员工集中在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方面的研发。”

得益于AI技术的高速发展,国内新能源汽车像雨后春笋一般成长起来,加之政策利好以及一轮轮的高额融资,将AI应用到汽车场景成为越来越多创业者的选择,也成为市场大趋势。

被业内人士看作“汽车界小米”的小鹏,在经历过去年的高速融资时期后,何小鹏紧急刹车,小鹏汽车开始放慢脚步。毕竟,当自动驾驶行业逐渐冷静,赛道玩家逐渐拥挤,小鹏作为行业内的先行者,“修炼内功”是接下来的头等大事,单谈技术研发可能都远远不够,从产品角度出发,连接技术和市场,才是新车企应当采用的思维。

小鹏汽车Chief Scientist & AI中心副总经理郭彦东受邀来到搜狐科技“智研所”沙龙第5期,详细讲解了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和技术。

以下是郭彦东演讲精编:

今天的分享最开始与大家探讨一下什么是功能汽车,什么是智能汽车,我做了一个类比,在屏幕的一侧放了两部手机,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的功能机,大家看得出来是很经典的北欧经典机型,下面是iPhone。很多年前乔布斯的发布会开场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乔布斯说今天我们要发布三款产品——上网浏览器、一个手机,还有一个音乐播放器IPOD,这三个产品不停在屏幕上旋转,他说其实不是三款新的产品,是一个产品叫iPhone,是全新的手机。

当时发布会的现场大家反响非常热烈,从里面也悟到一点,功能机和智能机很大的区隔——智能机融合很多不同的功能,把本身不是手机承担的通信功能也承担进来,包括音乐播放,包括现在越来越多依赖手机的拍照设备,都融合到个人终端里面去,它从简单的通信终端延伸为智能个人终端。发布会的现场,由于智能的融合,苹果非常大胆把机械键盘去掉,用动态的智能键盘。

智能键盘有一个好处,在不同的场景中它的键盘操控方式不一样,交互方式不一样。由于整合了各种各样的功能,需要更动态智能的交互方式。

在汽车里面也有类似的变革正在发生,我们从不管汽油车还是电动车,承担主要是驾驶的功能,拓展到智能汽车融合更多的功能以及更好的交互体验、智能动态可变的交互体验。

我们利用这个机会非常快速地介绍一下小鹏汽车。小鹏汽车的slogan——“通过智能制造创造更美好的出行生活”,公司成立在四年半以前,总部在广州,在北京、上海、美国硅谷圣地亚哥都有研发中心,大概有将近1/3的员工集中在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方面的研发。



(图片来源:演讲ppt)

上面介绍了智能汽车、功能汽车,回到今天讨论的主题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来提升驾乘体验。几十年前,美国的一本《LIFE》的杂志上面扫描下来的图,当时人们对于车联网和自动驾驶大胆的畅想,通过车路协同,通过人工智能,我们再也不需要司机了,再也没有交通的拥堵,大家可以愉快地在车上玩牌,从此没有交通事故。

现实的情况是什么?在量产车行业里面绝大部分智能功能都停留在辅助驾驶,司机也没有被完全替换掉,司机还是需要把精力集中在驾驶上面。当时Mobileye CTO说过一段话,真正阻止自动驾驶落地或者说自动驾驶真正的挑战来自于长尾的corner cases。什么是长尾的corner cases?这些情况每种情况见到的次数都不多,但是这种情况的种类数却很多。举一些例子,在幻灯片的最边上这张照片是我自己在加州拍摄的,那时候加州天气很好,蓝天白云,前面有一辆油罐车,天气很好,油罐车也很明亮就把很多别的汽车倒影印在油罐车的尾端。很多很好计算机视觉的算法不能辨认出来,这些只是倒影,而是把它误认为是车辆,感知的误判给自动驾驶的决策带来一些风险。



(图片来源:演讲ppt)

特斯拉汽车没有把大货车认出来,认为是蓝天白云的一部分,也发生了交通的惨剧。最边上的图片,美国生活当中很无聊,很多人穿着奇装异服走在路上,如果是人类很容易就可以认出来是行人走在路上,有相应正确的决策过程。如果在训练图片里面,模型调教过程中,如果计算机算法没有见过类似的图片,不一定能够非常快速准确地把这样一幅图认为是行人走在街道上,给后面的决策控制带来相应的风险。

在中国的环境下自动驾驶也好,尤其完全的自动驾驶带来的挑战,包括中间的一些特殊的天气造成可视范围的缩短,包括在路牌的排列方式和西方路牌的排列方式不一样。中国路牌显示的方式跟道路垂直,西方是平行的。文字也是不一样的,一个中文一个英文。幻灯片的右下脚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加州车间距离相对比较远,在中国大城市相对比较拥堵的时候,车与车之间的距离非常非常近。驾驶学的不仅仅是自然规律,还有人文环境、文化和人们驾驶的行为。




(图片来源:演讲ppt)

根据SCE的标准,从L0到L5,人工驾驶、辅助驾驶到部分自动驾驶直到L5完全的自动驾驶做了大的区隔,分了上半场、下半场两个半场。上半场整车厂和主机厂提供乘用车量产车的环境来说,完全的自动驾驶还没有完全到来,人工智能在提升驾驶体验的时候主要是提升司机的驾驶体验。

在RoboTaxi的环境,尤其园区内的全无人驾驶或者固定场景——从A点到B点,更典型的例子在郊区、码头货车送货的场景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司机不是驾驶的核心体验,人工智能帮助提升的是乘客体验而不是司机的驾驶体验。

小鹏汽车是主机厂,量产车面向所有的消费者,我们的人工智能还是集中在驾乘体验上。对驾乘体验我们分了几个场景,行车、泊车、驻车、应用交互。

车主要是拿来开的,第一个行车场景,我们又把它细分罗列包括感知上的交互、应用交互和运营交互。小鹏汽车G3搭载了车内摄像头,可以实现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全通畅的环境下都能做健康状况的监测,驾驶员的疲劳预警、分神等等监测,通过视觉系统一颗向外的摄像头做车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和监测,包括前挡风的自动雨刷,碰撞视频自动保存上传等等。从视频中可以看到,通过视频的提醒,在G3上面镜头外的摄像头可以实时准确地看到驾驶员视线的方向以及行为,并且通过语音提示和图形提示的方式,提示他花更多的精力在开车上面。

应用交互,搭载先进的语音系统,通过“你好,小P”唤醒语音助手,包括语音识别,将来搭载手势识别以及智能导航。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推荐引擎,我们有一个主动交互的场景,应用交互里面更多是人去找应用,主动交互是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对于人的行为做一些主动预测,比如周一或者周二早上用户开启小鹏汽车,我们会主动问他“是不是要去上班?是不是导航到常上班的工作地址?”或者未来做一些更有想象力的应用,比如提示“今天是你爱人的生日,下班路上为她买一束鲜花”,应用找人,而不是人找应用,更加体现车的智能感。

除了在行车场景的智能体验,我们在泊车场景也是通过融合超声波系统以及全景视觉系统实现有线框和无线框的平行垂直车位的自动泊车和泊出。下面有一个视频给大家做一个演示。

在停车场的场景中,通过多传感器的融合,可以精准找到车位,并且能够进行自主泊车。我们做了充分大量的测试,跟市场上常见的品牌汽车做泊车比赛,我们在场景的覆盖率上比例远远高于同类型的汽车,我们也做了泊车挑战赛,邀请人跟汽车一起去往对应的车位里面去泊,小鹏汽车在过半数的场景都能够超过人的表现。



(图片来源:演讲ppt)

上面给大家分享的是小鹏汽车在行车和泊车两个场景的一些智能化体验,下面还有驻车场景的智能化体验,前提是懂中国人,有很意思的调研表示,很多同学在开车回家以后车停在家门口都喜欢在车里面呆一会儿,在驻车场景我们提供了不仅唱吧,最近有唱把的比赛,可以在车里面录制歌曲参加比赛,还有一些游戏等等互动的场景。更有意思的是在驻车场景里面如果上一次注册了人脸ID,可以通过基于人脸的账号提示系统,进到车里面去可以记忆你的座椅在什么位置,记住你空调喜欢的温度,上次听的歌是什么歌,常去导航的地方是什么位置,在现在的智能汽车里面越来越重要。

从图里面可以看到,智能汽车里面有一个中控大屏,像电脑一样,以前的汽车对账号系统并不是那么敏感。虽然车越来越智能,提供的功能越来越多,包括个人的通讯录、喜欢听的音乐、导航信息等等,很多是个人的隐私数据,通过人脸账号系统能够自如地流畅地做账号切换,保证数据、个人隐私不被其他司机所获得。

上面给大家分享的是小鹏汽车在行车、泊车、驻车三个场景的体验、运营场景的体验。

小鹏汽车作为量产车公司,交付给用户大量的车,这些车不停从用户的行为中去学习探索,从用户的数据中、用户的行为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什么是用户真正喜欢的功能,什么是用户所喜欢的驾驶操作方式和体验,更好的体验、更好的操作方式从用户身上学到,再反馈给用户,让小鹏汽车开起来越来越聪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