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量结构变革大背景下营销的新方向

媒体流量实现转化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AI技术的发展,5G技术的逐步普及,传统的流量营销模式已经过时,也就是说,凭借强势媒体的流量实现营销转化已经难以为继,在过去小米可以通过自媒体积累大量粉丝进而转化为销售额的营销方式在接下来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今天你还在用过去5年甚至10年的传统的流量营销模式实在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从2016年开始,媒体的碎片化已经到达了一个拐点:今天我们所说的媒体资源,很多时候已经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公司化媒体资源,而是不自觉地在说个体的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被叫做自媒体人、KOL、段子手、网红或者是IP,甚至还可以是一个普通人,比如员工、消费者、以及潜在消费者。


那么在这样的变化下,未来营销会有什么样的趋势呢?

在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拐点已经开始出现: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增幅开始明显下滑。同时,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长也明显放缓。移动互联网新增用户的人口红利,在2016年基本告一段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很多"大佬们"所谓的"下半场"。

下半场

那么,下个阶段的流量增长的动力在哪?当抢夺、吸引新增用户为主的流量获取方式不再有效时,在存量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里,持续获取新用户的最有效的方式会是什么?

2016年,中国在互联网领域投资数量最多的品类之一,就是各类内容、IP、自媒体和网红相关的投资案。美国在相关领域里,投资的最大热点则是AI支撑的各种自然语言和场景的交互入口。比如阿里、腾讯大举投资包括电影、网剧等内容产业;淘宝正在从一个货架转变成一个社交媒体;百度宣布2017年将向内容生产者补贴100亿人民币;今日头条,宣布10亿人民币扶持短视频新闻,等等。在2016年这样的投资故事数不胜数。

下一阶段的流量来源,在中国,主要是内容。在美国,创业者则更偏技术,流量新入口会出现在AI支撑的硬件或者场景中。

内容


在这个趋势之下,营销方法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

获取流量的来源,从过去单一的购买广告为主,变成通过内容、互动和广告形成合力来实现。

一、内容

在将来,内容自身能够吸引高质量的精准流量,并且优质内容能够自然而然地形成传播。定位越精准的内容,所能带来的流量质量越高,最终的回报率也就越高。

内容

二、互动

互动本身就是一个在创造流量的过程。虽然一个用户一个用户,一个点击量一个点击量地创造,看起来效率有点低下,但大量地与精准消费者一对一沟通,实际上增加了更加高质量的转化机会。再加上,社交分享机制和把消费者社交传播影响力数据也纳入忠诚度计划的设计,互动能够带来的流量价值不可小看。不过如果希望把规模和质量提高,还需要软件和消费者个性化算法的驱动,大部分企业营销在这方面还都是空白。

三、广告

现在所有的广告主基本上都已经认识到了,如果广告内容不能带来用户分享和互动,就可以说这不是一个好广告。2016年广告预算的流向正好能说明这一点,就是广告的投放越来越多地流入到自媒体、网络视频这些领域。

以上的三点,从理论上虽然可以拆分,可是在实际上,要想实现真正爆款的传播,要把这三方面形成一个整合的有机整体。


内容、互动、广告

事实上,最近几年的营销创新,也都是在这三点的交界处:什么样的内容能带来更多的互动,什么样的互动能直接带来转化,什么样的广告给消费者创造的内容价值最大。从媒体平台、广告产品到具体的创意和客户策略,都是在向着更加叠加和整合的方向发展。

那么,企业营销的终局是什么呢?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那些先发的互联网公司迟早不再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垄断性,未来每个企业营销的核心,应该是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营销算法,通俗地讲就是每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Alpha Go。这套营销的Alpha Go能够智慧地和消费者展开沟通,提供一对一和个性化的服务。而媒介,其实会溶解到企业所制造的,被物联网改造过的每个产品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上,以及企业所能够沟通到的每个消费者自身的社交媒体上去。

互联网链接一切

那个时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去中介化的实现,而巨大的、垄断性的媒体平台也会消失。在流量结构变化的今天,你对你自己的营销是如何思考的?今天就聊到这里,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讨论!

本文引用“时趣互动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锐”部分观点,关注我,每天都有营销新动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