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破除充电安全症结 充电预防保护或成行业趋势

编者按:

在电动汽车与充电桩之间,连接车与桩的不止是充电枪,还有充电安全。为此,本报特刊发此文,以期引起车主重视。

电影《流浪地球》传播了这样一条魔性的台词: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台词里提到的“安全”,一定不包括电动汽车的充电安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指出,通过对2018年新能源汽车事故统计分析发现,充电时发生的事故占比最多,达到了29%。

可见,在电动汽车与充电桩之间,连接车与桩的不止是充电枪,还有充电安全。

充电事故原因解析

“充电安全与充电桩、使用者和车这三部分都有关系。”华商三优公司客户专员陈工告诉《新能源汽车报》记者,“有的充电桩不按规范接地线,就会造成漏电等安全隐患。”

说到接地线,它的作用是设备发生漏电情况下(如设备外壳带电),通过接电线将电流导入大地,保护人体不会受到电击伤害。而充电桩作为一款电力产品,接地必不可少。

而接地线又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工作接地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接地。保护接地也称安全接地,是为了人身安全而设置的接地,即电气设备外壳(包括电缆皮)必须接地,以防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安全。

市场上有个别厂家的充电桩,为了“表面”兼容充电,屏蔽了充电桩内接地检测,甚至有个别车主为了盲目的充电,也同意屏蔽接地检测,导致存在触电的安全隐患。

陈工表示,目前充电桩的安全事故已经得到了控制,但个别车型依然出现了起火事故。华商三优公司保持高度关注,秉承“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坚决杜绝华商三优公司的充电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华商三优的充电桩在电动汽车充满电之后,会自动断电,杜绝安全隐患。发生充电事故的原因有二,一是车辆BMS的设置问题。二是动力电池正负极薄膜突然出现裂缝,造成短路。”陈工表示。

那么,造成充电事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欧阳明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欧阳明高认为,“负极析活性锂、内短路、正极释活性氧”可以解释超过99%的电池热失控事故原因。

在欧阳明高看来,通过对充电事故分析,发现主要是不当快速充电引发电池析锂,进而导致电池寿命快速衰减和热稳定性变差。此外,充电功能安全设计水平低、充电过程数据通讯不规范、未执行充电安全相关标准要求等,也增加了电动汽车自燃的风险。

充电防护或成趋势

既然充电事故的原因已经找到,那么,距离真正解决问题也就不远了。

欧阳明高表示,为解决动力电池安全问题,清华大学建立了电池安全实验室,开展动力电池安全防控研究。目前,清华大学与奔驰、宝马、日产、三星SDI、SK等国际大公司以及CATL、BYD、力神、长安、广汽、北汽新能源等国内骨干企业均展开了合作。

一般来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但如果说了四遍,这件事情就变得格外重要了。

从2018年9月到2019年5月,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工信部就电动汽车安全问题进行了四次督战。

2018年9月,工信部两次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载货汽车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督促生产企业对生产的新能源乘用车和载货汽车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2019年1月,工信部就《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了公示。2019年5月10日,工信部组织召开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管理电视电话会议,表示今后将采取督促安全隐患的消除,建立全面的安全保障体系等措施。

此外,不少企业也对充电安全问题高度重视,纷纷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市场隐忧,增强消费信心。

2019年4月,宁德时代研发团队攻克了动力电池正极和负极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比能量达304Wh/kg的样品。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由于目前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远大于正极,正极材料就成了“木桶的短板”,而提高能量密度就要不断升级正极材料。

目前,宁德时代已经实现了BMS对电池充电、放电及均衡过程全方位的保护,做到了对故障的提前预防、发生检测、过程控制及降级,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华商三优公司则在近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2019年安全月行动,深入居民社区、企事业单位,大力宣传充电安全知识,做好充电咨询的服务工作。建议用户选择安装和使用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充电设备和辅材;禁止使用“飞线”或用自己改装的方式充电;雨天充电须在充电前确保充电连接处无积水和杂物。

正如东兴证券预测,未来加强充电预防保护或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充电设备作为电动汽车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即将迎来快速增长时期,充电行业在市场、政策双重利好推动下,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

关于我们:

新能源汽车界为工信部主管、赛迪研究院主办的新能源汽车报官方公众号,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为己任,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与产业共成长,与读者同欢乐。

这是一则正经的招聘启事:

职位:《新能源汽车报》招聘资深采编人员(产业研究员)

职位说明:新能源汽车领域产业研究、新闻采访及报道写作和编辑,并能撰写行业研究报告。

职位要求:熟悉汽车领域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相应行业研究咨询或媒体工作经历。汽车工程相关专业、中文或新闻专业毕业,本科以上学历。

招聘人数:3人 ,另招聘采编实习生若干

联系方式:

简历投放:[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8855 8810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