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推广ETC是一盘很大的棋,或将影响每个汽车用户

最近ETC突然掀起了巨大的热浪,包括银行金融机构、微信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争先加入抢夺用户的角逐中来。对于汽车用户来说,安装ETC是目前应对高速公路无人支付场景的必备条件。然而,ETC的作用似乎并不局限于此,它还有更大的作用可能在未来激活,并且影响每个车主的日常生活。



ETC安装不只高速收费这么简单


如何理解全面推广ETC安装?从目前的情形看似乎是以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为目标,撤销大量的人工收费站,尤其是省际收费站。然而,目前机动车安装ETC的比例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ETC用户的总量为8072万,汽车安装率为34%、支付使用率约占45%,距离高速公路收费站撤站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2019年5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的通知。



《方案》为ETC推进工作划定了明确的时间表,并鼓励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等服务机构紧密合作,允许ETC绑定既有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

按照时间表,全国ETC用户数量在今年年底要突破1.8亿,高速公路收费站ETC全覆盖,ETC车道成为主要收费车道,货车实现不停车收费,高速公路不停车快捷收费率达到90%以上,所有人工收费车道支持移动支付等电子收费方式。



为何在移动支付、号牌识别等技术相当成熟的今天硬推ETC,除了提高公路通行效率减少收费环节造成的拥堵之外,对于城市交通治理,ETC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城市治堵ETC或将发挥作用


放眼全球大都市交通治理策略,新加坡、伦敦、纽约等超级城市为了限制车辆拥挤在城市中心区,大多采取了以收费来调节交通流量的办法。

在亚洲,新加坡最早开始收取拥堵费,1975年在市中心设立6平方公里的控制区域,对进入的车辆每天收费3新元的“道路拥堵费”,公交车除外。也许有人会认为新加坡地域小、管理成本低,没有借鉴意义,那我们可以看看其他城市。



英国伦敦于2003年开始对市中心的车辆征收“道路拥堵费”,通过车牌识别系统实现,车主需要提前进行注册并绑定账号。从效果来看,收费后进入中心区的小汽车减少20%-30%,公交车较以前提速25%。2007年2月,伦敦将拥堵管控范围扩大到伦敦西部的肯辛顿、切尔西等富人区。

那看看伦敦是怎么收费的呢?车辆在工作日7时至晚6时期间驶入中心区要支付11.5英镑(约合人民币100.77元)。如未能及时缴费,将被罚款160英镑,如在14天内缴纳罚款可“优惠”一半价格,如果超过28天,罚款额则涨至240英镑。



反观国内,目前很多城市试行了限行策略,从某种程度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车辆拥堵问题,因为有些家庭采取了购买第二辆车应对限行,通行效率依然低下。

相比行政手段的硬性切割,市场化调节似乎更符合用户的用车需求。ETC未来也许要承担起治疗城市中心区拥堵顽疾的任务。


除了收费还有什么需要做的?


除了收费调节,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一个困扰我们很久的灵魂拷问。

近来一个积极的现象出现了,全国国各地均有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违章肇事被判全责的案例曝光,具有拨乱反正的示范意义。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治愈交通顽疾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人人遵纪守法和管理者严格执法。



一直被视为弱势群体而在事故中被“照顾”的一方,实际上侵犯了遵纪守法的机动车驾驶人的权利。管理部门在事故处理中的灰色处理,长期以来造成了非机动车无视法律法规的局面。

另外,城市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也成为交通拥堵的另一个顽疾。一些大城市对不按照规定车位停车管理力度不够,一些机动车驾驶人无视法律法规,在被处罚时采取对抗态度,甚至纠集其他人员攻击执法者,以他们个人的方便造成了道路的拥堵,一些管理者迫于压力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从而助长了这部分人肆意违法违规。



也许ETC和移动支付的强行普及,管理者可以有更多的管理手段,并将机动车驾驶人的违法违规信息纳入社会信用系统。只有提高违法成本,才能遏制城市交通顽疾。而管理部门也要持续将科学管理和严格执法坚持到底,不能让“礼让行人”成为一阵风。

中国已进入汽车社会,提高自身素质,遵纪守法是每一个机动车驾驶人的义务和责任。法律法规面前人人平等,管理者也要增强自信,因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遵纪守法的大多数,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