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不下诺贝尔奖,我还拿不下你?

讲道理,下个月就要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了,小编最近也是一直在紧盯手机(后半夜),生怕错过了什么重要的消息;也幻想过像历史书中的科学家一样,出去度了一个假(十一假期),整出来一个什么薛定谔方程之类的;也想做着美梦,梦到C6H6是首尾相连的碳环,同时解决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

小编也想象过,做实验的时候把两个样品不小心搞混,怼吧怼吧,可以鼓捣出一个类似于橡胶的神奇东西,造福全人类;又或者因为粗心,不小心改变了实验的某个参数,阴差阳错生成了青霉素之类的重要物质……

可是想着想着,天就亮了,梦也就醒了。只能按部就班的做着实验,其实做实验是门“玄学”,好的数据,理想中的材料,你不做实验还真发现不了;好的idea,颠覆性的创意,也不是闭门造车就能凭空想出来的,又或者你以为前无古人的idea,结果一查,可能也已经被别人做绝了。

重大发现总归是给那些有想法、有准备的人。原本到我脑袋里里看起来是一堆八竿子打不着的玩意儿,竟然能被大佬做成各种厉害的家伙,甚至还随手拿了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我好像又可以了?

在马斯·库恩(Thomas Samuel Kuhn)科学革命的发展模式中,范式(paradigm)的突破会导致科学新的样貌的产生。突破性的实验还真不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可能你还得助跑之后跳一下再起飞。

日本化学家白川英树和他的学生1974年发现了导电高分子——聚乙炔。聚乙炔中电是以孤子的形式传递,也就是孤零零的左右没有成双键的C原子正电中心。如图最后两个带正电的中心,沿着分子链孤零零地移动。

图 | 聚乙炔是如何导电的?来源:nobelprize.org

说到聚乙炔的发现,这也是离了个谱儿。他在做实验制备聚乙炔的时候,不知道是为了故意烧钱还是无心插柳,在实验中加入了千倍剂量的催化剂,生成了银白色具有导电潜质的聚乙炔。通过后续的掺杂,能够达到金属导电性的量级。于是他与 艾伦·J·黑格(Alan J. Heeger)和艾伦·马克迪尔米德(Alan MacDiarmid)分享了200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要说诺贝尔物理学奖很高大上吗,好像也不。其实用胶带粘粘石墨,就能粘成石墨烯——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以表彰其在石墨烯材料中开创性的实验。给胶带上的石墨薄片反复粘数十次之后,最终粘在胶带上的就是单层的石墨烯。

图 | 胶带撕石墨 来源:researchgate.net

但说归说,获得诺奖级的奖项哪有那么容易。除了顶顶大名的诺贝尔奖外,还有其他各个领域的’诺贝尔奖“,比如:有着计算机领域的诺奖地位的‘图灵奖”,数学界的’菲尔兹奖“,地球科学领域的”维特勒森奖“等等,当然了,小编只能在旁边暗戳戳仰望大佬们。

除了这些正规的奖项之外,还有一类奖项,看上去就像是在跟咱们开玩笑。比如最有名的”搞笑诺贝尔奖“

图 | 搞笑诺贝尔奖 来源:improbable.com

实在不行就得搞笑诺贝尔奖?

也还是上面这位思路清奇的科学家,在此之前一直在研究“悬浮的青蛙”的实验。他与另一个英国人迈克尔·贝瑞(Michael Berry)使用磁性克服重力作用,使得青蛙可以在磁场中悬浮在半空,并且引申出是否可以将同样办法应用于人类。这项工作的难点不在于反磁性物质可以产生一个与外界磁场相反的磁场,从而产生一个相反的力。而这项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可以将这种力稳定的作用于被测物体上,同年该报道还登上了Nature。

安德烈·海姆也成为了既荣获诺贝尔奖也获得过搞笑诺贝尔奖的双料科学家。

搞笑诺贝尔奖也有很多有意思的研究课题。比如在刚刚揭晓的奖项中,一只鳄鱼在充满氦气的气密室中发出的声音;便便刀不能很好的起作用;甚至还有葡萄酒专家可以通过气味分辨葡萄酒里是否有一只苍蝇……甚至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大家不研究的。而且搞笑诺贝尔奖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基本每年都会有大佬坐镇,比如真正的诺奖得主也会在现场。

图 | 让鳄鱼吸入氦气示意图 来源:jeb.biologists.org

其实对于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如果他想知道,一只蚊子怎么能在下雨的天气穿梭于雨的狂轰乱炸中而毫发无损;或者当你在键盘上发出“呵呵”时,你其实是想说……大部分人到这里就会选择放弃,而另一些人竟然就会继续研究这是为啥

小编又拍了拍作为学术菜鸡的自己,这就是大佬和我之间的区别,实验在大佬手里发得了文章,满足的了好奇心和猎奇心,甚至还能随手拿个诺奖。再看看小编自己,不仅距离诺奖、搞笑诺贝尔奖遥远,甚至距离优秀实验室实验员都有一定距离,难不成我拿个奖(不管什么奖)就这么难?

我真的没有机会了?

如果十月份诺贝尔奖得主名单上

没有出现大家的名字

想必搞笑诺贝尔奖也没大家的事情了

那么这位看官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今年的

《科学3分钟》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

(点击跳转)

只要你会拍视频(小于四分钟就中

不能创造不了知识但咱能分享知识

加上一点点科普和剪辑技能

指不定就拿到一个奖了呢

那么就千万不要犹豫

今年的《科学3分钟》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依然和bilibili进行全方面合作,带给大家最丝滑的投稿、投票、分享、参与体验。网站也已上线,赶紧拿起设备开始录制视频参与吧!

我们有专业的评委团队,将给你的视频进行全方位的科学性、观赏性评价。评审团将根据投稿作品的质量,并参考对应稿件所获得的点赞硬币播放收藏等互动数据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决赛作品名单与获奖名单。

当然,本次活动奖金也很丰厚,最高可以获得23333元的特等奖哦,最主要的是还是两名!(获奖的概率增加了)

获得特、一、二、三等奖及特别单项奖的所有参赛者,将获得由哔哩哔哩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共同颁发的奖牌和奖状一份。如果你没有获得上面的奖金也不要灰心,只要参与投稿就可获得“科学光环”限定头像挂件,所以你还在等什么呢?



还有一个要素,投稿时选择知识区,并添加 #科学3分钟# 活动标签才是参与成功哦~

这次,你是真的还有机会!!!

投稿方式等更多详情

也可以点击图片或者点击阅读原文

然后,就来投稿



(点击图片可跳转)

感谢以上媒体和高校的大力支持

更多详细信息请到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小编期待大家的投稿哦,小编在这里暗戳戳滴等待大家的投稿了!!!

不要忘记投稿截止时间

2020年9月15日0点 — 2020年10月16日24点

听着云里雾里不知道视频怎么制作也不要紧,小编也提供了两个往年获奖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nobelprize.org

[2] Nadis, Steve. Ig Nobel glory for levitating frogs and collapsing toilets.[J]. Nature, 2000.

[3] 历届搞笑诺贝尔奖-improbable.com

[4] Reber S A , Nishimura T , Janisch J , et al. A Chinese alligator in heliox: formant frequencies in a crocodilian[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015,

[5]2015年菠萝科学奖-guokr.com

编辑:Kun & 井上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