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互联网企业很难在ERP MES等工业级软件有明显的影响力?

什么是工业软件?

最近很多传统制造业的IT部门,都在努力地向互联网企业学习。

学习互联网企业的高迭代,学习互联网企业的快应用​。

可学习效果不尽人意的居多。

因为大多数人仅是被互联网企业的高估值、巨额利润,以及铺天盖地的营销所吸引。

其认为,互联网企业才是软件发展的最先进​、最高效的方向。

进而,让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工业软件=工业+软件​!

而这里的工业,是占巨大比重的​。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很难在ERP MES等工业级软件有明显的影响力?

互联网企业擅长的是:以软件工程为核心的技术及产品

比如,互联网企业擅长,大数据处理、各种推荐算法,信息安全、信息检索、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

可怎么生产一架飞机?芯片设计该怎么进行?化学品存储到底应该如何管理?

这些问题,互联网企业能回答么?不能!

换言之:只有一个软件开发团队,是无法完成一个工业软件产品的开发的。

因为,没有工业技术及业务知识。

本质上来说,toB的工业软件,和toC消费应用软件,是两个不同的行业。

隔行如隔山,行业都不同,而用别人的模式,往自己身上硬套,效果能有多好?

ToB产品 与 ToC产品的核心区别

这我们就不得不聊到toB产品,与toC产品的差别。

如果你去大街上,采访路人,让路人向微信、知乎、短视频等产品,提出修改意见,你能收到数十乃至上百条意见。

可是,要让路人为某银行结算系统,提出修改意见,你能听到几条意见?

或者,让路人为空气动力学模拟软件,提修改意见,你又能听到几条意见呢?

再或者,你问问路人SAP在制造业的应用场景下,应该有哪些改进呢?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很难在ERP MES等工业级软件有明显的影响力?

为什么toC产品路人能提出意见呢?因为toC产品,每一个人都是用户。

为什么toB产品路人不能提出意见呢?因为,不懂。

所以toC和toB的核心差异到底是什么:是需求产生方不同。

对于toC产品来说,核心需求来自与自己。

对于toB产品来说,核心需求来自于工业、来自于对方,来自于特定行业方。

换言之,作为仅擅长软件开发的互联网企业,你连你开发的产品,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什么知识,有哪些背景都弄不清楚,你凭什么搞出工业软件呢?

互联网企业自己都搞不定的工业软件,我们学着互联网企业那一套,能搞定工业软件么?

前两天,和一个多年java开发经验,又转大数据的朋友聊SAP的相关问题。考虑大数据在ERP行业的应用。

他说了一个观点:大数据擅长处理的数据量大,但业务逻辑不复杂,或者业务逻辑可公式化的东西,比如推荐算法等,这种场景下,大数据能极大提高数据的处理能力。但是很多企业应用SAP性能下降的原因:数据可能是一方面问题,主要是业务逻辑过于复杂,或者是非(业务人员+IT人员)的组合,就看不懂。

当问题不是一个仅IT人员能看懂时,光靠IT手段,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为什么非SAP经验的管理者,进入SAP咨询公司,悲剧的概率比较大?

因为太多toC的管理者,或者喜欢toC的管理者,在不了解ToB软件的情况下,进行生搬硬套的硬转型。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很难在ERP MES等工业级软件有明显的影响力?

我听过几个顾问说他们都有类似这样的经历。

他们公司最初是SAP咨询公司,原本生存还行。

当老板外聘了一个互联网大厂的高级开发总监时,路线就开始不对了。

公司开始变革,要求由项目战略转向产品战略。

这时候用SAP项目赚得钱,开始养自己的“工业软件”产品。

这时候就开始围绕SAP,或者与SAP外围相关的系统,各种靠自己想象去规划产品路线。

当产品推不下去,用户不用的时候,就开始走SaaS路线,最后,发现SaaS产品路线,也烧钱。

烧来烧去,公司的SAP项目越来越少,自己的产品也没烧起来。

风投一看你这产品,短期利润增长空间有限,也就不投钱了。

风投看的都是未来有数十倍、数百倍的增长空间,而工业软件却不像消费软件那么容易攻下市场。

所以,最后公司也就倒闭了。(我一哥们儿之前的公司就是这样死的,到现在还欠着他几个月的工资呢┭┮﹏┭┮)

所以,不是所有软件行业都是相通的,当我们在选管理模型时,或者在选择发展模式时,一定要实事求是,结果是不相信你自己想象出来的“先进理论”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