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使用的不合理,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的最主要原因。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底线,我们一直致力于农药应用评价、农药减量施用技术、农药高阶段环境风险评价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研究。”
近日,在浙江省农科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农药活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研究室主任吴长兴向记者介绍了团队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药应用评价方面取得的相关成果。
“科研命题从生产实践中来,科研成果到生产实践中去”,是团队的工作原则和重要任务。近年来,团队面向产业实际研究集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指导服务产业,将这些技术应用在嘉兴、杭州、湖州、绍兴、金华、温州、衢州等地的水稻、葡萄、蔬菜、茶叶等作物上,并建立示范基地进行示范推广,在减少农药使用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图为水稻除草剂减量使用技术示范现场会现场
为有效解决浙江稻田杂草难题,促进农药减量增效,团队明确了浙江省稻田千金子对氰氟草酯和噁唑酰草胺的抗性水平、抗性机理及治理策略,调查获得浙江省除草剂施用基准,筛选获得了12%氯氟·氰氟、12.5%五氟·氰氟、20%氰氟·双草3个除草剂组合配方和植物油、激健与金诺3个增效助剂,开发了除草剂减量决策软件和插喷同步设备,提出除草剂减量集成技术。
“和以往常规用药量相比,新技术可使除草剂科学减量20.4%~37.5%,减轻农作物药害和杂草抗药性发生,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吴长兴告诉记者,目前集成的除草剂施用技术已辐射推广60万亩。
农药活性评价是了解农药防治病虫草害效果的根本方法,团队多年来一直与大专院校和农药企业针对新化合物和新农药配方开展活性评价研究。近5年,团队累计为国内外200余家知名农药企业提供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配方筛选和抗性风险评估服务工作,累计完成了500余个新化合物和农药制剂的相关评价试验。
与巴斯夫技术专家一同调查药效农药活性
农药活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研究室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病虫草害防治、农药活性测定和农药作用机理等研究,是国内第一批具有农业农村部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资质的单位。目前,研究室拥有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田间药效试验,以及农药对蜜蜂影响半田间试验和水生中宇宙试验等农业农村部农药登记试验资质。作为主要完成人,研究室制定农药药效试验方法等农业行业标准10余项,团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4人。
吴长兴表示,放眼未来,团队将继续围绕农药田间药效评价、筛选高效农药、农药安全高效使用技术等研究,立足浙江产业需求,跟踪全球农药活性成分,筛选安全高效农药并研究安全使用及控制技术,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来源 | 科技金融时报(记者 陈路漫 通讯员 徐明飞)
编辑 | 王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