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乡村行医55年的他,成了杨店镇解放村村民们的“活病历”

日期: 来源:孝感晚报收集编辑:乡亲

从 16 岁成为一名“赤脚医生”开始,

杨德芳一直扎根在孝南区杨店镇解放村。

守着一间简陋的村卫生室,

为乡亲们的健康来回奔走,

寒来暑往已度过55个春秋。

▲杨德芳为村民诊病

55个春秋无悔坚守

5月15日一大清早,杨德芳就出门了,骑着摩托车穿过田野和村庄,行驶十多分钟,来到村卫生室里忙碌起来。接诊,开药,输液,他悉心地照顾着每位患病的村民。

杨德芳是解放村唯一的村医,今年已经71岁了。他习惯戴一顶军帽,摘下帽子,则是满头银发。他说话中气十足,慈祥的笑容总是挂在脸上。

杨德芳生于1947年,是土生土长的解放村人。16岁那年,他由村里推荐外出学医,随后回村当起了“赤脚医生”。“最先村里有个医生,时干时不干的,我学医回来后他就没再干了。”杨德芳坦言,“最先我也不太愿意做这行,待遇差,工作累,常年背着药箱奔走在田间地头。”可是,干着干着,他就坚持了下来,度过了 55 个春秋,如今成为杨店镇坚守时间最长、最年长的乡村医生。

这些年,他成了村民们的“活病历”,一村一两千人,谁患过什么病、谁是什么脾气、谁家经济条件怎么样,他都记录在心。很多村民一家几代人找他看病,村民相信他,有的发生了家庭矛盾都找他前去调解。他的电话号码,不仅写在卫生室门口的墙壁上,也存在村民们的手机里。

乡村医生清贫而辛苦,曾和杨德芳一起学医的几个“赤脚医生”后来都改行当了教师,如今拿着比他高得多的退休金,可是杨德芳不后悔“。乡亲们需要我,离不开我,没有接班人,我怎么能走呢。”谈到坚守的原因,杨德芳朴实地说。

一辈子只出过一次远门

杨德芳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企业技术工,小儿子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当耳鼻喉科主任。见父母亲操劳了一辈子,儿子们总劝二老去城里享清福,可是杨德芳没答应。

“我走了,没人来,这卫生室就要关门,乡亲们看病就不方便了。”杨德芳说,这几十年,他整天守着村卫生室,几乎哪里都没去过,就连武汉也是因办重要事情匆匆经过两回而已。

见父亲坚持,儿子们没再说什么。小儿子在医院工作也很忙,一年到头难得休息,有年休年假提出带着父亲出去旅游。“爸,您这一辈子都没出远门,以后走不动了,真没机会了!村子离镇卫生院也近,这几天乡亲们有事可以去卫生院看嘛!”小儿子几度劝他。

拗不过这份孝心,杨德芳找了个“淡季”跟着小儿子去了趟北京。可是,人在北京,心还在村卫生室里。手机随身带着,24小时不敢关机。有村民打来电话问什么时候回,他顿感十分愧疚。“别人生病,我却出去玩,真是不该啊!”才出去三天,杨德芳赶紧踏上了返程的路。

后来,小儿子又趁休息时间开车带父亲去武汉转了一小圈。“活了一大把年纪,第一次好好看看武汉。”可是,杨德芳心里照常是十分不安,到了下午,说什么也要回村子。

“镇卫生院是不远,可是乡亲们在我这儿看熟了,互相了解得更多一些,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习惯往我这儿跑。”杨德芳说,有的村民搬到镇上去住后,生了病还回到村里找他看。

▲村卫生室外写着杨德芳的联系方式

一年入户随访上千次

2015 年春天,一位村民因过敏性咳嗽来就诊,正好对症的药品用完了,杨德芳立即骑上摩托车到镇里去拿药。在一个转弯处,一辆超车的小汽车撞倒了他,造成他小腿骨折。

住院50多天,每天都有村民打来电话问何时出院。“我在住院,对不起,好了就马上来!”杨德芳总是不停地道着歉。令他感动的是,消息一传来,村民们又纷纷打来电话表示关心,有的人前来探望。出院第二天,杨德芳就让弟弟开车把自己送到村卫生室。早上送,晚上接,直到半个月后他自己可以骑摩托车来回。

这件事,让杨德芳越发明白乡亲们需要村医。国家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后,杨德芳更忙了。

解放村 1867 人,常年在家的有七八百人,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建立健康档案,发放健康宣传册,预防接种查漏补缺,通知孕妇建册,产后访视,新生儿情况跟踪,慢病管理……仅就200多个慢病管理对象,每年入户随访都要跑上千次。

随着年龄增长,有些时候杨德芳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好在村民们也都很体谅。“以前不管什么天气,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里,只要乡亲们一个电话,我立即骑着自行车上门急诊,哪怕举着药箱趟过齐腰深的水。现在年纪大了,大伙儿除了行动不便的,都主动不让我跑,尽量到村卫生室来看。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是得亲自入户。”杨德芳说,上门随访得早点去,趁慢病管理对象还没吃早饭,等乡亲们干完农活,村卫生室就到了就诊高峰。忙的时候,光输液就三四十人,一天下来累得头晕眼花。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仍会上门看病,有次有个老人家血压不稳,大冬天里他连续一个多月隔天上门测一次血压,直到老人家病情稳定下来。

老村医有两个心愿

71岁的杨德芳有两个心愿。

一个心愿是村卫生室早日改造。由于各种原因,解放村卫生室还没改造,60平方米的小平房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建的,各项配套设施也比较落后。夏天到了,屋子里更是闷热难耐。卫计部门一直在为这个事奔走,目前仍未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国家政策好,乡亲们在村卫生室看个病,最多也只花个十六七块钱。我盼望着村卫生室早点改造,乡亲们的就医条件早点得到改善。”杨德芳说。

还有一个心愿是寻找接班人。

“村里有几个人懂医,都在外头打工。他们回老家时,我一一上门沟通过,希望他们留下来,可是他们都不愿意。”杨德芳说,当乡村医生需要吃苦,待遇也一般,很难吸引人。希望国家能继续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扩大宣传,吸引人才。

杨店镇中心卫生院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杨店镇一共有 13 位 60岁以上老村医,他们本来可以拿着退休金休息了,却由于没有接班人不得不仍然坚守下来。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他们都愿意留下来,发挥自己的余热,造福一方老百姓。

见习编辑:李满丽

审核:伍洪涛

相关阅读

  • 福马“小三通”客运航线复航

  • 8日上午11时10分,马祖客轮“吉顺10号”搭载30名马祖乡亲,顺利抵达马尾港琅岐码头。13时许,“吉顺10号”轮搭载14名马祖乡亲从琅岐返回,于14时15分许安全抵达马祖,顺利完成“两马
  • 火红中国结编出红火日子

  • 随着春节逐渐临近,市场上带有年味特色的中国结也迎来生产销售旺季,红彤彤的中国结不仅扮靓了节日市场,还带动百姓走上了致富路。当记者来到牡丹区高庄镇贾楼村芃雨工艺品加工车
  • 免费!海口这6家医院提供中药“大锅汤”

  • 记者1月6日从海口市卫健委获悉,近日,海口市属6家公立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口市中医医院、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海口市骨科与糖尿病
  • 莱芜区苗山镇西邢村迎新春大清扫

  • 莱芜融媒讯近日,苗山镇西邢村掀起“迎新春”农村人居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热潮,西邢村村两委成员、乡村公益岗统一行动,齐心协力,清扫垃圾、铲除杂草。大家热情高涨、干劲十足,用实
  • 军体运动会,“燃”爆寒冬

  • 近日,77集团军某旅隆重举办第五届军事体育运动会,几百名运动员奋力拼搏,在竞技场上演了一场速度与激情、体力与意志、血性与胆气的较量。▲400米障碍比赛现场此次军事体育运动

热门文章

  • OPPO k1的低价高配真实么?网友:不看不知道

  • 近日OPPO一款新机OPPO k1,摒弃了高价低配,就连自家老大哥r17都要怼一下。更是放弃了请代言人,以往的OPPO手机还没出来,各路流量小生,花样美男的代言就先来了。还有线下销售人员的
  • 一招教你手机无限制成为一台新设备

  • 大家平时用手机去注册app,肯定会遇到检测设备异常,交易关闭,等问题 这个都是手机已经不止1-2次注册过此app,不断更换手机仅是一个暂时的方法,却不是长久之计,手机总归会用完
  • 从零开始如何开网店

  •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网购已经成为家家户户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购物方式了。网购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涉足电商事业,那

最新文章

  • 【盘点2022】麦积区:多措并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 麦积区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成凯莉 董洁)2022年,麦积区将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通过开展一系
  • 年夜饭订单量大增210%?年夜饭的红火又回来了吗?

  • 曾几何时,出门在酒店吃一顿年夜饭这是大多数人都经常做的事情,不过最近几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不少地方的年夜饭都逐渐回归了家里,不过就在最近伴随着市场的开放,年夜饭订单量大增,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