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际工程教育科技论坛在沪举行 AI人才缺口受关注

图说:主讲嘉宾 来源/主办方供图(下同)

人工智能正成为最热门的前沿科技,但是,人才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近日,美国新闻刊物和教育机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国际教育(U.S. News Global Education)主办的“2018国际工程教育科技论坛”在沪举行。论坛上,多位专家认为,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进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发和人才的招募,人才市场上存在巨大缺口,但是这也为有志于转型电气和信息工程领域的工程类人才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图说:论坛上的圆桌讨论

中国人工智能急需人才储备

新科技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成为耳熟能详的名词。有数据显示,仅2017年一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全年投融资规模就达到了1800亿元。但是,与之匹配的人才数却少得可怜。另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共有190多万深度学习与数据挖掘的人才,其中85万都在美国,中国只有5万人。

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及执行副总裁郑显聪在论坛上表示,新科技正在一日千里,常常给人们带来超出想象的变化,这就带来了很大的人才缺口。IBM研发总监褚明宇也认为,优秀的AI人才目前还存在缺口,从电池动力,到智能驾驶,每一项新技术的需求都需要大量人才来满足。“由于过去缺乏足够的存量企业和教学资源,导致产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期时,现有的人才储备不足。”

中国学生热衷STEM学习

人才储备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现代学生或许需要更多的机会和渠道去了解和学习。U.S. News Global Education市场及销售总监伊万·维森菲尔德说,其实,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正立志于理工科的学习,尤其是工程技术类。“这几年,STEM相关专业正成为中国留美学生中的大热门。根据美国官方学生数据库SEVIS显示,目前在美国的211000中国学生中,92%的学生都选择了STEM相关的课程和专业求学,有工程类专业的学校也备受中国学生和家长追捧。”

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罗素·泰西尔(Russell Tessier)说:“工程技术毫无疑问正在驱动着未来世界的走向。无论是走进千家万户的新应用、新工具,还是在市场上取得优势地位的公司,无不是蕴含着工程科技创新的力量。我们的市场需要有活力的年轻人。”泰西尔说。作为曾带教过许多中国学生的博士生导师,他评价说,中国学生勤奋、刻苦,同样充满创意,会成为未来的生力军。

未来人工智能会带来新岗位

人工智能的发展,其实也引起了人们对于这项新科技的忧虑。其中,人工智能是否会反噬人类或完全取代人类导致大规模失业,是两大最有争议的话题。

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泰西尔预测,随着算法、编程突破性的进展,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肯定会有重大突破,肯定会在医疗、交通等多个方面惠及人类生活。不过,至于是否会危及到人类的就业和生存,泰西尔表示并不认同,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二十年里,人工智能领域不存在“科幻电影”里发生的灾难性事件。但是,极有可能会给传统行业带来挑战——在消除了旧的工作岗位的同时也会提供更多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岗位。“或许,未来编程将成为全球人类的基础学科,每个人都要学一些编程,才能应对未来的求职需求。”

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