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人缺乏冒险精神?跟随“斜杠中年”尔冬强丝路冒险

摘要:上海是一座有冒险精神的城市。

视觉艺术家尔冬强5月25日做客“大家说”文化论坛,向观众分享他在探寻丝绸之路中的冒险经历和他对冒险精神的理解。

在一带一路航行中,传播新的上海形象

刚刚下了一场暴雨,位于郊区的讲座场地依旧迅速坐满了观众。戴着白色棒球帽尔冬强姗姗来迟,给人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他笑着调侃,“每个戴帽子的男人都很可疑,大多数是因为掉头发、秃顶之类,所以戴个帽子可以遮掩一下”。不过,这次帽子下遮掩的也许是旅行的疲惫,就在讲座前一天,尔冬强还身在澳门,在一带一路全球传媒发展大会上作报告。

从2000年开始,尔冬强多次自驾越野车横穿欧亚,深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采访,2013年他开始用无动力帆船扬帆海上丝路,走遍第一岛链和南中国海的整个南洋地区,积累了大量一带一路的珍贵文献。他也是中国唯一完成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田野考察的人。

尔冬强的海上丝绸之路行使用的是一艘古典帆船,古典帆船速度不会特别快,可以慢慢地查看一个个岛屿和港口城市的历史文化。与此同时,尔冬强也尝试把自己的船作为一个展厅,向人们展示中国文化和自己在一带一路上见闻的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包括苏州河、外滩和上海的新景观图片,尤其是上海的新景观图片在整个欧洲航行当中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许多欧洲人惊讶于上海会有那么摩登的城市景观。尔冬强拿了两张展现上海当代繁华的航拍照片举例,这样的构图在整个欧洲的传媒叙事里面不常见。“欧洲很多媒体是有选择性地报道中国,你可以看到的大多数反映中国的照片上会有警察、武警或者解放军战士,他们努力把中国塑造成一个偏负面的集权国家形象,而这样正面的新的中国形象,在世界传播中还是非常有限,文化工作者需要弥补这方面的缺失。”

尔冬强本来打算用15年时间走完丝绸之路,没想到这一项目一直持续了20年,从陆路走到海上。“也许现在做的题目比较时尚,但其实和我年轻时的题目是同一个。对上海的研究是近代以后的中外关系史,而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则是古代的中外关系史。”

尔冬强(左)和主持人交流

上海是一座有冒险精神的城市

尔冬强出生在上海,在他看来,上海是一座有冒险精神的城市,敢于航行出海,探访丝路遗存也和这座城市精神的传承有关。“上海靠在这样一个码头的地理位置上,从古至今,上海人都是一群有冒险精神的人。首先,它是由移民组成的城市,很多人本身就是从四面八方,带着一种冒险精神漂流到上海,最终实现梦想。所以,这座城市一直有冒险的精神。”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尔冬强一直在做上海的物理变迁的记录。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热成为一种时尚,很多人加入到老上海的怀旧当中,但尔冬强觉得,自己必须去开辟一个新题目,把视野扩展到更大的范围。他举例,古时候一条大船的靠岸就意味着一场巨大的新闻发布会,船上走下来人有不同的语言文字、穿着、饮食、宗教信仰,对于其他地方的人来讲都是新奇的,于是便产生了贸易。尝到甜头以后,那些有冒险精神的人会不断开辟航路,把这个地区无用的东西运到另外一个地区。“西洋有一种草叫垃圾草,像江南的水葫芦一样完全没有用,但它进口到中国以后,我们把它提炼成油,可以去汗、治疗跌打损伤等。古代的中国人通过整合周边的资源,变废为宝,这是一种创新和创造的精神,在今天需要传承。但如果只是固定在一个城市,你就没有办法发现周边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所用,所以我们要有机会把视野拓宽,把我们的行动疆域拓宽。”

尔冬强研究发现,在中国一些通商口岸的城市,比如上海或者天津、厦门、广州等,能够产生一批“口岸型知识分子”。他们的特点是,除了关注自己的文明之外,也会去对外部的文明张望,有一种打量世界的欲望。在清代以前,已经有这样一批张望世界的人,他们是中国第一代具有跨文化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人。上海也有天后宫,但和全国各地不一样的是,上海的天后宫也做使行辕,很多官员到国外去考察政治体制或者是了解科学技术时,必须要从上海出发,出发之前他们会在出使行辕里面住一晚上,第二天祭妈祖,然后赴洋。这些人出使到很多国家,看到很多东西,在他们的著作里面也有表现出来。尔冬强呼吁观众有机会去档案馆、图书馆时,好好静下心来查找这些资料,从中可以发现整个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我们城市的崛起走到今天这样一个辉煌的状态,和大批人的努力分不开。”

从摄影家到船长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摄影术会变的那么发达,会变的那么普及。我有时候也觉得,我这一生其实是选错了行当。”上世纪七十年代,尔冬强开始做摄影的时候,全国还没有几个人可以拿照相机拍照片,那时候他觉得,做一个摄影家也很好。后来,尔冬强为了航空摄影专门到英国去学航空技术,包括开飞机和航拍技术,本来想靠这一独门绝活在加上几十年的记者生涯经历吃饭,但没有想到,这几年技术革新,几千元的航拍小飞机,就可以代替他的“绝活”。他羡慕年轻一代有更好的知识环境,同时觉得,所谓的“中年人”不能放弃生活中的冒险精神,同样可以活得很精彩。“我是一个一往无前的人,我走的这条路是一条非常遥远,非常崎岖的路,这也促使我不断的在生活工作当中树立一个终身学习的信念,如果不是终身学习,像我同时代的很多从业人员会慢慢被时代潮流改变。”

过去五年里面,尔冬强又做了一件事情,去考了专业的船长驾照。尽管已经快60岁,但最终能把20多类的科目考出来,让他开心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在。他提醒观众建立一个终身学习的习惯,“每一天都要学习新的东西,学习可以让你的生活很丰沛。”

自由的摄影家、旅行家、文献研究者、探险家,尔冬强是这样一位难以定义的上海男人,或者用流行的话说,他是一位货真价实的“斜杠中年”。现在,每天早起打开电脑查看邮箱时,他会接到世界各地邀请他当注册船长的邮件。“他们说,这里有条船,开到哪里,什么航程,你愿不愿意接这个工作合同,这是很神奇,也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要对未来的生活有所准备,我们要有某一个领域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另外一个领域的专业技能,就像很多犹太人一样,可能是一个小提琴家,但同时也可以当一个鞋匠,这种技能是你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

高端文化论坛《大家说》由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和中共闵行区委宣传部主办,上海国际文化学会、上海市莘庄工业区、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和IF如果创意园共同承办。2018年4月20日,小提琴演奏大师俞丽拿教授作为首位主讲嘉宾拉开了《大家说》的序幕。首季文化论坛活动每月举办一次,将持续一整年。《大家说》首季邀请的名家大师还将包括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舞台上飞回的“中国夜莺”——美籍女高音歌唱家黄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昆曲王子张军、跨界评弹艺术家高博文、中国人像摄影第一人逄小威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