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老人 30年用音乐传递正能量

30年来,郑文德创作了近百首音乐作品,中华美德、爱国爱家乡、普通劳动者一直是他作品的主旋律。虽然年近八旬,但依然充满创作激情。很多作品也获得大奖,而老人最看重的是广大群众对他作品的喜爱。 “护士节”收到特殊礼物 “白衣天使一心为咱百姓,从春忙到夏,从秋累到冬,你让祖国的花朵开得更红,你让天下的老人幸福安宁。谢谢你大爱无疆,无私奉献,让华夏沐浴雨露春风,向人间撒播希望真情…… ”5月12日,是第107个国际护士节。这天,建昌县中医院的白衣天使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这便是78岁的郑文德创作并获奖的一首歌 ——《白衣天使一心为咱百姓》。 这首歌是郑文德在该院住院期间,看到医护人员热情为患者服务深受感动,触景生情,老人出院后创作了这首歌曲。前不久,这首歌在全国民歌演创大赛中获奖后,老人非常激动,正值护士节前夕,于是老人决定为白衣天使送上一份特别礼物。 与《白衣天使一心为咱百姓》这首歌一样,主旋律、正能量始终贯穿郑文德老人的作品。如《环卫工人一朵花》《中华美德》《庄稼汉我乐滋滋》《一天天一年年》《欢天喜地庆丰收》……老人说,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发展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一天一个样,一年大变样,于是,老人把自己的喜悦之情融入音乐作品之中,《一天天一年年》《庄稼汉我乐滋滋》等歌颂祖国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作品就这样诞生了。

而随着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也成为郑文德作品创作的内容。除此之外,爱祖国、爱家乡的作品也在老人的创作激情中诞生。如《白狼山,我的父母山》《葫芦岛美》等作品更受到人们的喜爱。老人说,家乡的美丽风景是自己创作的又一个源泉。看到这些美景,就产生了创作灵感。 《高山鸿雁》是郑文德创作的歌颂邮递员的一首歌曲。作品完成之后,老人把它邮寄给中国邮政总公司。看到老人心系邮递员工,中国邮政总公司把作品转到辽宁省分公司。很快,辽宁省分公司就与老人取得联系,告知老人准备把作品完善之后变成“辽宁邮政之歌”。 郑文德说,自己30年创作歌曲都是身边的人和事让自己触景生情。而人物都是那些普通劳动者,故事则是他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快乐生活,写身边的劳动者最接地气。 学习巧遇恩师创作笔耕不辍 “我这一辈子有两大爱好,一是养蜜蜂,二是写歌。现在年岁大了养蜜蜂有些吃力,但写歌一直没有停笔。”郑文德接着说,喜爱音乐是从1980年开始。其实,小时候就喜爱唱歌,听歌,尤其是那些旋律优美的作品更是百听不厌。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自己也不知不觉哼出一些旋律。真正接触音乐作品是订阅音乐作品刊物。 从1980年开始,郑文德自己订了《歌曲》《词刊》等杂志。每当收到杂志后,里面的作品就一遍遍看,尤其是作品赏析和创作过程的文章更是吸引了他。当时已经熟练哼唱简谱的郑文德决定尝试自己写词谱曲。郑文德说,随着不断学习,越来越深入地了解到,写词作曲有着很深的学问,更要求深刻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郑文德找到了一位专业词曲作者,这就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著名民歌词曲作家杨瑞庆。

其实,郑文德认识杨瑞庆是在音乐杂志上。郑文德经常在自己订阅的杂志上看到杨瑞庆的作品和文章。很多作品深深吸引了他,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按照杂志上的单位地址给杨瑞庆写了封信,信中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的喜爱和热情,更渴望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杨瑞庆被郑文德的学习精神打动了,就这样郑文德遇到了专业老师。 那时候主要联系方式就是书信,郑文德每次都要写上自己的感受、疑惑,请求老师给予指导。而杨瑞庆更是对这个没见过面的学生耐心辅导,一句歌词、一个音符地分析、传授。后来,电话联系方便后,二人又经常在电话中沟通。在这个过程中郑文德的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郑文德说,杨瑞庆工作在南方,虽然几十年始终没有见过面,但与老师的感情越来越深。 2002年郑文德退休后有了更多时间进行创作。经常深入生活,寻找创作灵感。至今他已创作歌曲近百首。2004年,他的三首歌曲——《一天天一年年》《欢天喜地庆丰收》和《中华美德》入选全国第五届“东方之春”中国民族歌曲选粹,其中《中华美德》荣获大赛的“百首民歌”银奖。 此后,他的创作热情越来越旺盛,其作品也接连在全国民歌演创大赛中获奖,在省级以上各类歌曲创作大赛中荣获奖项16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