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我今天来做一个没有PPT但有准备的报告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王琳

图/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贾智

“人工智能”高端对话“AI生态 加速未来”论坛现场

“刚才李彦宏先生讲,有PPT的报告才是有准备的报告,那我今天来做一个没有PPT但有准备的报告。”5月26日下午,在“人工智能”高端对话“AI生态 加速未来”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教授、深醒科技首席科学家张钹的话音刚落,便引得场内观众笑声不断。

张钹表示,自己所讲的人工智能是教科书里定义的传统的人工智能,即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和设计智能系统。智能系统能够感受周围的环境,能够思考、做决策,最后能够对周围世界产生作用。

“深醒科技有限公司昨天在全球的人工智能竞赛中在1100多个参与中得到第一名,这个评价是根据它的创新性和企业模式、团队等等评出来的。”会上,张钹以深醒科技有限公司人脸识别为例,表示要把人工智能技术变成为产业,创造价值,取决于四个因素。“一是数据包括知识,二是人工智能算法,三是计算资源,四是应用场景。必须把这四个因素有效的结合起来,你才能把技术转化成为价值。”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教授、深醒科技首席科学家张钹

在他看来,网络上的数据虽然非常多,但合法可以拿的、能够保证的数据却不见得就是大数据。数据越多,相对来讲质量就差,换而言之,只有1%左右的数据有用和好用。而要把人工智能技术转化成为创造价值,就必须要解决数据数量和质量的问题。

“应用场景是最重要的问题,没有选好应用的场景,就不可能发挥人工智能算法的作用。”张钹表示,从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来看,应用场景必须符合完全信息、确定性信息、静态、限定领域几个条件。

例如,在限定领域条件方面,张钹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提及的自动驾驶车为例进行详细解释。“刚才李彦宏先生也说到现在自动驾驶车在封闭环境是可以走向使用。那么,为什么要定一个封闭的环境?原因是这个封闭的环境能保证行人少,车辆少,这个环境就是确定,就是完全信息的。如果在车况非常复杂的情况下,我认为目前的自动驾驶车是不能用的。因为会发生大量不能预计的情况,产生突发事件,而这些突发事件计算机是对付不了的,目前人工智能还解决不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