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兰:我不是“天使”,我只是一名血透护士【四医之声56期】

讲述四医人自己的故事

The voice of the four hospital」

主播:四医之声主播团

原文:护理部

不知不觉,严兰已在临床护理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了三十八载,回望漫漫护理路,她无怨无悔。

1980年12月,严兰分配到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她始终牢记“解除患者痛苦,挽救病人生命”的誓言,扎根在临床护理工作岗位上。1993年底,医院组建血透室,严兰带领团队完成开科,转眼二十五年过去了,她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新同事,也送走了一个又一个老成员,这二十五年,不仅是严兰的奋斗史,更像是一部血透室的发展史。

医院开展血液透析项目后,因工作专业性强,她翻阅多种相关专业技术资料与书籍,从实践中慢慢总结经验,逐渐成为具备专业能力与素养的血液透析护理专家。她还耐心的帮助每一位刚刚进入血透室的年轻护理工作者,她相信,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扎实专业能力,才能一次又一次的挽救那些挣扎在死亡边缘的病人。

“同情心”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但面对数量庞大的病人,许多时候,医护工作者都感到有心无力。而严兰却并不那么认为,她认为“需要血透的患者,大部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家庭和社会压力,他们对于生活已不再有过多的期望,正因如此,他们更应该是医护工作者关心的重点”,因此,她经常这样对身边的同事说,并也是这样做。她每天坚持提前半小时上班,节假日也和血透患者在一起,很多病人是独自来的,没有家人陪伴,当他们饿了、渴了,她就像他们的家人一样,热心地为他们热饭、倒水、嘘寒问暖,有时有些病人没带东西,饿了她就拿出自己的东西给他们吃。还有位患者,家里很困难,有时吃饭、搭车的钱都没有,她就捐钱给他,虽然钱不多,但表达了对患者的关怀和一点心意,使患者很感动。这都是她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事,在她看来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于每一个病人而言,这不仅是一顿饭、一点儿车费,更是他们能够活下去的动力,是他们追求生存的勇气。

当然,工作中也时常发生生死一线的事情。2002年5月,接到医院上级的通知,牛鼻滩镇中学发生了二十多名学生集体中毒事件,本已下班休息的她半小时内返回工作岗位,严兰和科室的同事们争分夺秒的为中毒的学生们进行血液透析,足足36小时未合眼,成功挽救了所有学生的生命。事后,她说“我也有孩子,全力救治他们就像在救治我的孩子一样,是我份内之事”。

严兰始终认为,医护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更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一位首次接受透析的患者,因为对于血液透析有着错误的观念,始终不愿配合她的工作,她不仅从专业医护工作者的角度,为病人解答疑惑,更以朋友的角度给予病人心理的抚慰,最终解除了病人的紧张情绪,并完成了透析。事后,该名病人执意要给她红包,在反复推辞不掉的情况下,她用此红包为该名病人缴纳了住院费。在她看来,病人健康、开心的离开医院,比什么奖励都重要。

严兰说:“我感谢我的职业,是它让我明白如何平等、善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是它让我理解了活着就是一种美丽!作为一名护士,我将把我的一生奉献给我的患者!”

责编:莫艳妮

审核:宣传科

您想收听的往期精彩

每日一句

愿你在被打击时 记起你的珍贵 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 坚信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 行你所行 听从你心 无问西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