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坛”聚焦全球经济挑战与机遇,“中国方案”提供“解题思路” | 关注“上海论坛”

2018 年,全球经济复苏正处于 " 换档提速 " 阶段,而中国也有望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把握综合国力崛起的历史机遇。着眼当下,全球经济在重重挑战下如何 " 破浪前行 "?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昨日齐聚 " 上海论坛 ",共同探讨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他们给出的一个重要 " 解题思路 " 是借鉴 " 中国方案 "。

中国成新科技 " 试验田 "

电子支付、物联网……不知不觉,中国已成许多新兴科技的 " 试验田 "。中国的先行先试,也为其他经济体提供了可借鉴参考的 " 中国方案 "。

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的罗纳尔多 · 雷蒙斯教授对此感触颇深。他举了一个巴西国家开发银行项目的例子。巴西在物联网方面属于 " 后来者 ",然而优势也较明显,可在实践中从其他国家吸取更多经验。

" 规划 " 是巴西从中国经验中汲取到的灵感之一。雷蒙斯认为,对于创新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规划。中国制定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通过顶层设计让产业更加有序地发展。他说,巴西国家开发银行应该更重视保存已有数据,这是整个物联网规划的基石所在。

经济全球化趋势放缓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华民教授认为,经济全球化趋势放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贸易增长的停滞,而这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有极大关联;近期一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在国家间筑起贸易壁垒;中东发生难民潮也对不少欧洲国家造成了巨大冲击。不少人由此转变态度,开始反对全球化。

那么,未来引领全球一体化的动力何在?华民给出的答案是观念、技术和文化。在上一轮全球化过程中,中国通过参与全球自由贸易、接受外来资本,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在未来,每个经济体面临的将是观念、技术和文化交融的一体化时代。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继续享受全球化所带来的红利,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提高绿色金融发展动力

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大幅增加……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了严峻挑战,实现绿色增长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然而,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目前绿色金融的发展和实践仍面临诸多挑战。信息不对称现象在绿色金融领域内广泛存在,其主要表现为投资者与资金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环保部门与银行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此外,仍未统一的认定标准也成了阻碍绿色金融发展的一大问题。

在顶层设计面临重重困难之余,市场主体方面也存在发展绿色金融动力不足的现象,许多企业在加大环保投资、防控环境风险方面的积极性不高。专家认为,这与环保损害成本的合理负担机制尚未完成有一定关联,需要尽快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作者:本报见习记者 王嘉旖 记者 赵松

*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