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加拿大龙虾的“中国之旅”

清晨,在北大西洋海风吹拂中,加拿大东南部新斯科舍半岛渔民出港了。他们每天捕捞的大量龙虾,被放入一个个暂养池里。北大西洋的冷水,让生长在这片未经开发海域的硬壳龙虾不仅身长体重,而且即便离开海水也能在低温下存活两到三天,因此受到全世界买家的青睐。

中国的盒马鲜生全球直采部总监黄玲就是买手之一。每天,大批鲜活波士顿龙虾被妥善装箱,坐上从加拿大飞往中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的飞机,约20小时后抵达。经过海关清关及必要的检验检疫程序后,这些龙虾被送往温度、盐度适宜的暂养池,经过盒马工作人员再次检验合格后送往门店水池中。“龙虾从加拿大到中国盒马门店里,最快只要72个小时。”黄玲说,海关近年来不断提升产品报关、审检等程序工作效率,对缩短物流时间起到了积极作用。

79岁的北京市民白大爷和老伴如今有个爱好,隔段时间就会邀几个小学同学到盒马鲜生门店吃一顿海鲜大餐。加拿大龙虾、俄罗斯帝王蟹都是他们的最爱。白大爷说:“在这里买完,工作人员现场做,和同学一起吃,很享受这种生活。”

据盒马鲜生相关负责人介绍,盒马已实现从近100个国家直接采购各类商品,在北京十里堡店,进口商品约占到一半。加拿大龙虾、俄罗斯帝王蟹、英国面包蟹、挪威和智利三文鱼、澳大利亚安格斯牛、日本和牛等深受消费者欢迎。

“对外开放让中国人吃得越来越丰富了。”今年54岁的李先生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如今,他家里每天的菜式搭配更注重科学和营养。他不仅会去盒马鲜生店里买海鲜,还学会了通过“海淘”购买澳大利亚鱼油。“这在改革开放初期是不可想象的。”他回忆说,当时物资匮乏,买东西要凭票。

“那时候能到‘老莫餐厅’(莫斯科餐厅,北京第一家对外开放的俄式西餐厅)花5元钱吃一顿‘罐儿牛’(罐焖牛肉),可就了不得了。”李先生当时工资每个月30多元,在北京算得上中高收入;但他坦承,去“老莫餐厅”的次数屈指可数。

“对外开放40年来,进口商品和服务丰富和拓展了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的满足程度,居民生存型、物质型消费逐步得到满足,发展型、服务型消费全面快速增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对记者表示。

本报记者彭训文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