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丝竹情》 最诗情画意莫过于江南,最温婉动听莫过于琵琶!

梅雨时节,天雨欲晴,江南之地,烟雨朦胧。每当到了这个季节的时候,又恰逢毕业来临,快要离校的学子,心中怎能不惆怅?曾经总是以为毕业遥遥无期,却转眼各奔东西,虽然有千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人总是要成长的,总是要独立的,不能总是在老师和父母的层层“保护”下生活,该是到了我们独自奋斗的时候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别离也不要伤心,用我们最饱满的热情,最精湛的技艺,来和老师一起来演奏人生的这场大演出,现在是结束,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下面欣赏南京艺术学院的天之骄子们和他们的老师刘石教授带给我一场视听上的盛宴,琵琶齐奏《瀛洲古调》:

《瀛洲古调》并非特指那一首乐曲,是瀛洲地区(即今上海崇明)琵琶曲和演奏技法风格的总称。自明清以来,江南地区,富裕安定,文化昌盛,艺术氛围浓厚,琵琶在这块诗情画意之地,蓬勃发展,欣欣向荣。近现代以来,江南一带就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浦东派”、“平湖派”、“崇明派”、“无锡派”,而《瀛洲古调》就属于江南丝竹中比较典型的代表,优美柔和,隽永淳朴,清新绮丽,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依旧韵味十足,深受广大琵琶爱好者的喜爱。

2018年|刘石师生音乐会

2018年|刘石师生音乐会

可能,过不了多久,这些优秀的琵琶学子就要离开学校,离开他们敬爱的刘石老师,去更广阔的天空去翱翔,去历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但离去并不代表着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昔日的“琵琶幼苗”们,在刘石教授辛勤的栽培下,茁壮成长,开出最灿烂的花朵,然后即将带着成熟的种子,在全国各地播下一株株“幼苗”,将琵琶的艺术传得更久,传得更远。

学生变为老师,老师再教导学生,一代又一代,从古至今,琵琶的传承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那些如饥似渴的学子,那些含辛茹苦的老师,他们都是琵琶艺术发扬光大的关键人物,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最崇高的敬意。

刘石教授,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艺历届拔尖人才培养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江苏省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音协琵琶学会会长。从教几十年,始终坚守在琵琶教学的第一线,理论与实践并驾齐驱,对琵琶演奏技术和音乐艺术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她培养的学子在琵琶界大放光彩,从业琵琶几十载,如今早已是桃李满天下。但她仍然默默地作为一位园丁,继续浇灌着一批批的琵琶新苗,为琵琶艺术的发扬光大,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文字:陆全龙,平台主编,七弦古琴网特约撰稿人,淡淡古风,淳淳今意,一缕琴音悄相逢,引却柔情似水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