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勤日记】十五公里一路相送游客遇困民警相助

5月25日天气晴,中午11时38分,G65W黄延二线延安高交大队富县中队辖区车流量大,一辆载着33名游客的外地旅游大巴,在K619km+800m(由南向北)处因车辆发动机高温停在应急车道。

接到大队指挥中心派警,正值午饭时间的富县中队民警放下手中的碗筷迅速出警。民警到达现场后,发现一辆陕A号牌的旅游大巴车停在应急车道的弯道上坡处,部分游客手打着防晒伞站在路边的水泥盖上,你一言我一语地嚷嚷着要赶去目的地延安,高危路段加之天气炎热使他们情绪十分焦躁不稳,驾驶员与导游在车后用矿泉水给车物理降温,一旦发生追尾的事故,其后果不堪设想。

出勤民警立即在车后摆放隔离锥筒,以提醒过往车辆前方有故障车辆,需紧急避让,并安排民警进行安全预警和交通疏导。随后,带组民警高志强与驾驶员协商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一:发动机紧急物理降温后,保证车辆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警车鸣笛押运的方式护送至最近的甘泉服务区;方案二:联系单位施救,将车辆拖移至甘泉服务区做进一步检修。考虑到拖车到达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且产生额外的施救费用给驾驶员带来经济负担的问题,协商讨论后决定采取方案一:警车护送至甘泉服务区的对策。为防止车辆发生高温坏死的情况,民警又联系施救公司从后方赶上,随时做好处理突发情况的准备。

为避免乘客受热高温而引发中暑等现象,民警在查看、确保现场防护规范和安全预警到位后,指挥游客逐一上车,系好安全带,民警会采取警车押后的方式的护送,请乘客放心,安全保障有我们在。

安抚好游客情绪的同时发动机降温也有了一定的效果。为尽减少对游客行程的耽误,按照预定方案,旅游客车开启双闪在前方低速行驶,民警迅速收起安全防护锥筒,驾驶警车在后方鸣笛护送。

长达15公里的护送,途中大巴车熄火了两次,每次民警都是按照预定分工,一组民警耐心的在车后摆放隔离锥筒,以提醒过往车辆前方有故障车辆,需紧急避让,并进行安全警戒,另一组民警查看、询问车辆情况,以做好随时施救转移乘客的准备。

就这样,民警不厌其烦的反复摆锥筒、收锥筒、做警戒,漫长的15公里耗时48分钟终于到了最近的甘泉服务区,旅游大巴在服务区停车位停靠时,看到后方鸣笛护送的警车也在旁边的车位上停了下来,游客们欢呼雀跃,纷纷鼓掌感谢游,并拿出手机拍照,好像欢迎英雄的到来一样,此刻,护送民警才把提到嗓子眼的警惕心放了下来,并告知准备施救和转移乘客的车辆先行撤离。

民警帮助旅游大巴联系的服务区修理厂人员,检查后发现大巴车风扇机皮带断裂,更换新的皮带后,风扇正常工作,解决了发动机高温的故障,确保了大巴车的正常出行。

最后,民警再次踏上大巴车,叮嘱驾驶员,一定要经常性的做好客车安全检查工作,安全无小事,在高速公路上遇到困难不要慌乱,要及时报警,毕竟高速交警处理高速公路上的突发事件经验比普通的工作人员丰富,可以提高处置效率。下车时,民警也向乘客提出一个希望,一个祝福,一个表态。希望乘客们一路规范系好安全带,祝福乘客旅途愉快、安全归家,代表延安高速交警表态,热情、规范的延安高速交警欢迎大家再次到延旅游。民警下车时,车上不约而同的响起掌声。(来源:延安高交大队富县中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