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这里若有外星人,其科技实力将难以想象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自2015年10月以来,KIC 8462852恒星令科学家感到迷惑不解,其亮度出现奇特的变化,许多人猜测该恒星周围可能存在外星人“戴森球”超级建筑,阻挡了恒星光线。除了探测到该恒星亮度出现不规则波动,科学家最新发现这颗恒星在过去一个世纪里亮度下降了20%。目前,研究人员最新发现第二颗“戴森球”恒星,从而使戴森球现象变得更加神秘。

一位天体物理学家称,戴森球现象或将揭晓外星人的超级建筑,同时,研究人员可能发现另一颗恒星具备类似的特征。这个神秘的“戴森球”恒星可能处于最新发现的进化阶段,可使用自然发生的现象解释神秘的“光通量变化”。

天体物理学家伊桑-西格尔(Ethan Siegel)解释称,KIC 8462852恒星可能被一个相对地球的“侧立”原行星盘环绕,虽然该盘状结构喷射红外光线,但是这种独特排列使人类无法观察到放射性光线。虽然这颗恒星可能已有数亿年历史,但一些专家认为它是一颗较年轻的恒星。

西格尔指出,年轻恒星体(YSOs)拥有较大的光通量变化,近期从多个倾斜角度观测得以证实。目前,研究人员观测EPIC 204278916恒星时发现了类似的戴森球现象,这颗恒星出现类似于KIC 8462852恒星的光线亮度变化,它比太阳的形成时间早大约1100万年,质量远低于太阳。

使用美国宇航局WISE探测器和后续观察,研究人员探测到红外线喷射,确定该恒星周围的盘状结构倾斜角大约57度(基于地球视线角度),允许误差9度左右。研究人员认为,EPIC 204278916恒星光通量变化存在两种解释:圆形轨道上一个扭曲内盘转换成环绕恒星的簇状结构;以及类似彗星的残骸位于一个椭圆轨道。

研究人员解释称,虽然这两颗恒星具有一定的类似性,但它们不可能在各个方面相似。观测结果显示,EPIC 204278916恒星的光通量变暗程度大于KIC 8462852恒星。西格尔指出,神秘的“外星超级建筑”可能实际上仅是我们观测的自然现象,如果一颗恒星比之前预想的更加年轻,并且包含着一个扭曲内盘或者像EPIC 204278916恒星的类似彗星残骸,它将代表着早期进化类型恒星的新阶段。

戴森球究竟是什么?

戴森球,是1960年由科学家弗里曼·戴森提出的一个概念,是一个人造的天体。

我们说起这个天体的作用,大家就会对它有一定的了解了:它是由智慧生物制造出来,围绕在随意一颗恒星的周围,将其完全包裹,吸收其能量并加以利用的天体。

这么说,大家就明白了吧?这个天体的主要用途,就是把宇宙中没有生命的恒星的能量加以利用。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天然的核反应堆。

想要包裹住一颗恒星,那么这个天体就要有极大的体积,直径在上百万公里到上亿公里不等。对于我们来说,戴森球还只是一个设想的概念,无法实现。想要制作出戴森球,至少要有这些条件:首先要有能力飞出自己生存的恒星系,毕竟不可能只把自己恒星的能量用掉,否则自己怎么生存;其次,要有能够制造出如此复杂并且巨大的天体的科学条件,对于我们来说,即使能够飞出太阳系,但想要在太空中拼接出戴森球,也要极大的经济基础和几百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我们曾经介绍过科学家们将宇宙文明的科技水平分为7个等级,人类仅仅达到了0.7级。如果想要制造戴森球,那么就要达到2级。

根据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科学家推断:想要达到2级的文明,我们恐怕还要努力几千年,甚至几万年才能达到。

而提出戴森球概念的科学家弗里曼·戴森本人在后来也指出:制造完全包裹住恒星的戴森球,可能在力学上不太成立。如果想要利用这种方式吸收恒星的能量,可以通过巨量的人造卫星围绕恒星来实现。

而这个新提出的概念,则被命名为戴森云。但是,本人有一个疑问:如果我们真的制造出了戴森球,把大量的太阳能吸收到地球,那么地球上的能量将会越来越多。

然而地球的体积是不变的,释放能量的速度也是很难改变的,那么将会导致能量严重充溢。简单来说,至少会导致极其可怕的温室效应,热也热死了。

当然,也许到了那个时候,这个问题可能也会得到完美的解决。总之,我们有生之年,恐怕是看不到这么先进的天体了。大家对这个概念有所了解就好,也不必深入研究。

小编个人觉得,即使有能力建造戴森球,估计也不敢建造,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将恒星包裹起来,会不会改变恒星的引力场,会不会扰乱星系的正常运行?你们说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