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穷,但我真的不想上班!

小蜻蜓说

我是不靠工资生活、用上班来保持观察社会的人……

——小蜻蜓的日常吹牛

美好的周末结束后开始新一轮工作的你,是否还沉浸在假期的悠闲中无法自拔,是否翻开了日历想要搜寻下一次小长假是在什么时候,是否在看到邮箱里堆满邮件时想要向天空大声的呼喊一句:“我是真的不想上班!”

今年3月份曾经的亚洲首富李嘉诚宣布在5月10日的股东大会之后将正式退休。李嘉诚从12岁时便开始工作,如今90岁的他已经工作了78年,有人说李嘉诚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劳模,当然也有人说,他自己为自己赚钱,当然努力了。

而如今我们身边有些年轻人,就算是给自己赚钱,给自己做事,都没有做到百分之百的努力:

上大学的时候不上课,每天都是睡到下午才醒,醒来之后就开始打游戏,整天宅在宿舍里;到了参加工作的时候也不去找工作,开始啃老,上了几天班也不专心工作,每天只想着什么时候下班,下班去哪里玩;周末也不出去玩,甚至连恋爱都懒得谈。(说的就是你吧?)

老梁在节目《梁知》中说到:“对于这种现象,有的人还美其名曰这样的年轻人叫佛系青年。大家不要糟蹋‘佛’这个字,佛教本身也是积极的,也是入世的,要你积极面对人生,这样如此消极的打法根本不是佛教的精神。”

那么,产生“不想上班”这一念头的深层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付出的劳动没有得到相应的薪酬回报

老梁认为:“不爱上班有几种现象,分别处在人的不同需求层面。最底层的需求是安身立命,第二种层面是一种情感归属,最后一种是想要扬名立万。”

当一个人在没有办法养活自己的情况下,通常是不会出现不想上班这种心态的。成龙早年做武打替身的时候,不能露脸而且尝尽了肉体上的伤痛,但他没有想过放弃或者不干了,因为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要硬着头皮挨下去。

而当一个人可以满足基本的安身立命的需求时,他就会思考自己所付出的辛劳与所得到的报酬是否成正比。当他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匹配的满足,就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这就是在安身立命层面下人们不想上班的原因。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不能一直以消极的不想上班的态度坐以待毙,我们可以考虑与上级沟通或者换一份付出和回报相对平等的工作,这才是我们应有的积极的应对方式。

在工作团队中无法获得情感归属或认同感

有些人不愿意上班是因为他总觉得自己和身边人都相处不好,无法融入团队和集体,或者自己的想法和提议总是不能得到其他人的认同,我们的社交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就是在情感归属层面上我们不想上班的原因。

在电影《乘风破浪》中,有一个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的正太帮,帮里有一个叫小马的青年,他认为互联网能够大有作为,他的想法和正太帮里其他混日子人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在得知小马这样的想法之后,有的人劝他把电脑卖了,有的人劝他到自己的音像厅打工。小马的想法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同,他非常苦闷。后来小马决定离开这个正太帮,到远方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当我们的想法在团队中得不到认可的时候,我们就要思考自己在这个团队中还有多大的价值,去反省到底是我们自身的问题还是自己的想法比较超前。如果是个人的问题,我们就要改正;如果是自己的想法比较超前,那我们就可以去更好的团队去实现自身价值。

不甘现状想要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追求

还有一种不想上班的层面是当一个人想要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追求,想要扬名立万,而现在的状况并不能够满足他的野心,所以会出现不想上班的心理。

乔布斯当年和几个合伙人创立了苹果公司,公司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就成功上市,并且取得了可观的规模和收益。就在所有人都满足于现状的时候,唯独乔布斯产生了不想上班的心理,因为他觉得现在的工作状态很没意思,他想做一个改变世界的男人,所以他想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改变世界。

一个永远不想停下脚步,想要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人,不会乐于处在一个安于现状的工作环境,所以当一个人感到其所处的环境无法满足他的时候,就会很自然而然的产生不想上班的念头。

不想上班并非是一件坏事,它甚至暗示你蕴含着更大的潜能,但是,我们一定要及时的从不想上班的漩涡里爬出来。

世上没有绝对的懒人,当你不想上班时,可能是你的思维在偷懒。

图∣源于网络,侵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