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丹青赋情怀||著名画家娄建国作品赏析

娄建国

别名翰之,1964年生。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培训中心花鸟画专项研修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画作品先后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各项“国展”中入展和获奖30余次。

其中蝉联中国美术家协会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五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9年、201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中国画展中获奖,2009年“中国永乐宫第二届艺术节”全国中国画展获奖,2010年“中国永乐宫第三届艺术节”全国中国画展获奖,2011年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奖,201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画说武当”全国中国画展》获奖,201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庆花博”纪念恽南田全国花鸟画展》获奖、2014年中国画学会《“明德和融”2014年全国中国画展》获奖,2014年国家民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获奖等。书法作品也多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各种展览,还先后在报刊、杂志发表诗词200余首。

水墨丹青赋情怀

——专访中国美协会员、北京水墨之韵画院院长娄建国

文/香玉

自古以来,很多绘画大家无不是集诗文书画于一身的文化大家,其每一幅绘画作品都有较深的文化含义。笔墨语言注重心性的渲泄与精神世界的表达。然而,艺术家追求浪漫则又属诸多文人雅士的爱好。

娄建国生于扬州边上的一个古镇,二十世纪末定居北京。白﨏河水与高邮湖风情赋予了他内心的柔情和浪漫色彩,他却更有北方的大气和昂仰的激情。在他的情感世界里,喜欢北方四季分明的季节,春的气息,夏的韵味,秋的情怀,冬的简约,于他的心中和笔下,无时不在表现对季节交替的感想和赞美大自然的美丽。他本是画家、书法家还是一个诗人。人云:“诗为有声之画,画是无声之诗,两者相异而同。”在娄建国的作品里,激情和浪漫随处可见,他对于景物喜用诗的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感受,尤其是对于古体诗词,颇有研究。从他那些发表于各大报刊的诗词而言,他的诗也和他的画一样,无不是在写情感和写心性。

娄建国用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又用画来表现诗的意境,作品常是信手捻来,却时有诗外之意,画外之象。比如他画《竹》《那一片红土地》《爱上你,爱上了多雪的北方》《月色如银》《秋韵》《飒飒秋姿》等作品,题材本是诗韵气息浓厚,然而通过笔墨语言表述出来,更加清新雅意。诗韵和画意的融合,彰显了中国传统绘画之味,但作品中也不失“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理念。

作品赋予生活气息和浪漫色彩

娄建国是一位热爱生活的画家,他的中国画作品大多赋予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浑厚大气的浪漫色彩。他认为,画家把对生活的感受用凝聚情感的毛笔,借助书画的笔墨和技法,在宣纸上通过物象表现出来,这才是创作。

娄建国于2007年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齐白石奖”作品展中,入展作品《腊月,故乡的风景》描绘的是画家本人对故乡冬天荷塘景色的生活感受。同年,中国美协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入展作品《烟雨秋声》,几丛秋菊一群八哥,墨色渲染出深秋的蕊寒香淡,寄托是画家对故乡生活的怀念。中国美协2009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他获奖的作品《蕉林雪韵》,画的就是他老家院子里的几丛芭蕉。

雪,从天而降,飘飘洒洒,落在大地上,落在树枝上,落在房顶上是银装素裹,落在人的心田里则勾起内心的浪漫和柔情。在娄建国童年的记忆里,冬天,最喜欢下雪了,他总是喜欢走到屋外,站在雪地里仰着头,让飞舞的雪片落在脸上,然后又在脸上的温度中轻轻融化成一滴滴透明的水珠,那种感觉,不正是心醉神怡吗?在清冷的冬日,看着雪花漫天飞舞,独自踏雪而行,时而慨叹人生美好,时而驻足欣赏被大雪点缀的松竹,是何等雅事。喜欢雪的人,大凡心中都是浪漫柔情的。

娄建国作品《爱上你,爱上了多雪的北方》,星星点点的留白处,那是雪的粉粉自天而降,彰显无尽的浪漫。苍劲的松枝在严寒里没有一丝弯曲,倒体现出一种不服的气节;那松叶如针一样根根直立,以此坚硬的质感迎接每一个寒冷的日子。八哥们的窃窃私语,如促膝交谈,如展喉高歌,又如享受雪的美景,显然一幅温情画面,直入人心。他爱雪,在他内心世界里,唯有雪的日子,能给他更多美丽的幻想。他喜欢下雪的日子,喜欢上了北方的雪,固然不怕寒冷,在这样的日子里,他觉得雪是他内心思想最好的表达。

画作中的八哥,了了几笔便能画出它的各样神态,那是娄建国作品的代表。他喜欢八哥,也养了八哥。娄建国作品《春风》,画中的玉兰花,在春风徐徐相伴下,争相开放,以最醉人的姿态、最娇艳的色彩、最迷人的味道,展出了迎接春天到来的神态,赏之,能偶吻到淡雅花香。春,是一切万物复苏的时节,是一年的开始之季,如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给人的感觉是唯美的,是欣喜的,是渴望的。看此作品,豁然开朗,原来春天是那么美好。在他的作品《春声》里,淡雅的嫩绿色的渲染下,似乎看到了一种无形的生命复苏的力量,又似乎远远听到了雨打芭蕉声,了了数笔,点画了春的气息。

水墨之 竹令人雅,文人墨客皆爱之,它又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像征人的品德和高尚情操。娄建国作品无论从造形、构图、笔墨上而言,都极有讲究,又似是无心之作。关于如何掌握好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巧、章法和构图,娄建国说,要修文化、修学养、修心、修行、修品、修为,然后才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和建树。娄建国作品《竹韵》,节节挺拔,且富有顽强的生命力,且从骨节中散发出了一种不屈服的气节,通过竹的艺术形象,表现了他自己的品德、节操、胸怀。人有悲、欢、穷、达,竹有荣、枯、丰、脊,当客观描写对象与画家主观精神境界相结合的时候,艺术就永远地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正如娄建国《题画竹》:

经雨经风又历霜,

豪情倾吐破蛮荒。

如今翠叶春风染,

纸上移来墨韵香。

艺术认识

中国画和其他绘画艺术相比较,唯有中国画的艺术语言最为丰富。比如西方绘画的色彩、透视、光影、都是以科学来作为基础的。而中国画的笔墨则是哲学思想与精神文化的载体,其根本是“写意”。娄建国认为,画画,最怕基本功不扎实,造型不准。中国画,难就难在怎么能把手中的形,变成心中的形,怎样把心中的象,化为笔墨的象。

娄建国花鸟画已别开生面,独成一家。他的花鸟画既从八大山人、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等前辈那儿汲取营养,又能大胆变革,及具创造力和时代创新。其写意画无论是花是鸟,或漫笔巧写,或一挥而就,构图布势贴近生活,造型的把握似又不似,正如黄宾虹老人所说,取舍不由人,取舍可由人。

娄建国说,作画亦有感而发,要气韵生动。画画,最主要的是画魂,形易画,魂不易画。娄建国研究画魂,反复从作品中不同的墨色变化与留白之间的适当比例,去察看所能产生的微妙变化,即所表现出来的美感是否有千差万别,即主题突出的情形下,他将笔墨之趣,付于渲纸之上。在简而不在繁,在意而不在物。芭蕉黑白,表现神秘、墨趣、黑白之间,万物其藏其间亦。笔墨到,意到;笔墨到,意未尽。在娄建国作品里,意犹未尽的感觉,给欣赏者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娄建国认为,有新意的画,首先能打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而“艺术含金量”高的书画作品,则为好作品。他时时外出写生,体验生活,并不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其真正做到了以传统绘画思想,以独特的笔墨绘画语言,表达美的境界。

水墨之灵感,尤如禅宗的觉悟,是一种状态,达到某种程度的释放,是思想升华。娄建国绘画中的灵感,是靠笔墨来展现的,如同禅宗讲修练功夫。只有修练,尽善尽美,呈现观念、思想、情怀,才能与天道共鸣。在现代感与现代意识中,必须是在对传统把握愈深,研究愈透,然后才能与时代信息掺和到一起去,于是创作的作品里才有了“笔墨当随时代”的潜意识,娄建国作品正是传统与当代思想自然结合的完美体悟。

有些画家,学的是一些大家作品,但画家创作最忌讳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没有思想,人画我画,这都需要画家个人去多方面找原因,比如修养、学识等。娄建国说,修养的高低决定画家的艺术水准的高低,修养的高低决定着作品格调的高低。同时绘画的基本功又决定着作品的质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