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放映室里的“斑斓世界”

盲人观众在云南省图书馆无障碍影厅里看电影。

新华社昆明5月29日电(记者许万虎)69岁的昆明老人张玫双目失明,但她平时最大的爱好却是“看电影”。

每月一次,她与盲友准时守候在云南省图书馆的无障碍放映厅里,期待着进入声音编织的“斑斓世界”。

“不用忙着选座位,打开耳朵用心听就行。”这天是电影《归来》的放映日,张玫摸索着进场,顺手关闭手机,“我是老影迷了,年轻人看的大片一部也不落。”

从城市四处赶来的数百位盲人观众在工作人员引导下陆续坐定,小小的放映厅很快安静下来,电影随之开场。

志愿者白静快步走上台,先向观众问好,随即拿起麦克风,双眼紧盯着屏幕,开始在繁杂的电影片段中寻找“插话”的缝隙。

来自云南警官学院禁毒学专业的志愿者向盲人观众敬礼。

为盲人讲电影,不能画蛇添足,要锦上添花。为了这场讲解,白静足足将影片看了三四遍,“没有台词的部分要及时开口还原场景,吐字要清,声音要大。”

每当台下观众“交头接耳”或“皱眉沉思”,便是白静补充说明电影情节的时候。“为盲人服务需要细致入微,他们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是黑暗世界的表达出口。”她说。

电影高潮处,深沉的旋律响起,主人公彼此搀扶着守在车站外。“这段没一句台词,却是全片最感人的部分。”张玫说,志愿者三言两语间把自己送进电影里。

张玫儿时罹患先天性视力障碍,丈夫早年去世。她独自拉扯女儿长大,当过工人、做过按摩技师,面对生活的磨砺,显得很淡然,“只要心里亮堂,就要出去努力讨生活。”

失明多年,张玫甚至忘记自己长什么样,但她很少在亲友面前流露悲戚。可这一次,当她起身离开放映厅时,凹陷的眼窝悄悄滑下两行泪。

云南警官学院禁毒学专业的志愿者引导盲人观众前往影厅。

“我先生如果还在,肯定也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张玫说,电影里的人情冷暖,让自己回忆起许多年轻时的往事,“我很想他”。

电影里的大千世界,让这群特殊的观众着迷,也让他们在黑暗中触摸更多生命的色彩。《老炮儿》《芳华》《海洋天堂》……这些热门影片,58岁的王云贵一样兴致勃勃。

“无障碍放映厅里各个类型的电影都能看,我们并没有与时代脱轨。”王云贵四岁因病失明,与妻子离异后一直独自生活。从前,每次妹妹去影院看电影,他总嚷着同去。

“有时电影放到精彩部分,妹妹只顾自己看,突然就不说话了。”在常规影院观影时,王云贵常“数落”妹妹,还好十多年前他接触到盲人放映,自觉“无辜”的妹妹总算为自己解了围。

电影丰富的音效和台词,加上志愿者讲解,让王云贵告别观影时云里雾里的尴尬。上个月播《海洋天堂》,光影世界中主人公“大福”和父亲的形象对他来说异常丰满、清晰。

盲人观众在云南省图书馆无障碍影厅里看电影。

“面对患孤独症的儿子,影片中的父亲付出了如山的父爱。这让我想起当年父亲带我四处求医的辛酸,那份亲情永远不能忘。”王云贵说。

55岁的王一凡也是无障碍放映厅的常客。虽然看不见,但她从头到脚打扮得一丝不苟。年轻时,她意气风发,与妹妹一同考入银行工作,可没想到那是命运与她开的一个玩笑。

“正式上班的前几天,我随手拿起报纸,突然间只看到白花花一片。”王一凡叹了口气说,“哭喊了很久也无力回天。那段日子,黑夜连着黑夜,感觉永远也没有尽头。更别提看电影了,就连走进影院,我也从来不敢多想。”

十多年前的一个寒冬,她在盲友的带领下,满心犹疑地走进无障碍放映厅,“那天寒风刺骨,眼前一片漆黑,心里特别无助。”

令她意外的是,第一次观影竟收获了纾解心肠的“良药”。“电影名字我记不清了,只知道影片讲述了残疾人学习跑步的故事。主人公坚强的信念,让我的内心特别温暖。”她说。

去年,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上映后,受到中国观众追捧,王一凡也成了实打实的“忠粉”。电影中女儿在父亲鞭策下圆梦的故事,让她感动得热泪盈眶。

“闭上眼睛,我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一切。”王一凡说,她也有一个女儿,在学跳舞。“虽然看不见她在舞台上的样子,但我一直相信,她是我的希望。”

时光如梭,云南省图书馆自2004年推出盲人放映服务以来,如今已走过14个年头,每月一场,从未爽约。

“光影编织的斑斓色彩,或许能成为盲人黑暗世界的主色。”云南省图书馆参考咨询部主任李纯说,希望未来更多志愿者和公众人物参与进来,让我们全社会都来践行对盲人群体的关爱。

(文中图片均有云南省图书馆提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