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大 V 手记:武汉在此 想象在此

国际在线报道:武汉让我想起的第一个关键词是 " 融合(Convergence)"。

每到一处,我都被一代代武汉人的创造力而惊叹,3500 年的历史底蕴,缔造了这个极富想象力的城市空间。

此次有幸受邀参加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和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 " 海外大 V 看武汉 " 活动,我第一次领略了武汉这个像长江一样 " 史诗 " 般的城市,感受了这个现代化大都市的时尚、动感和十足的品味感。

武汉是古代、近代、现代乃至未来的 " 融合 ";武汉是自然景观和人文都市建设的 " 融合 ";武汉又是绿色(生态)、蓝色(未来科技)、红色(传统)等五颜六色的多彩 " 融合 "。她有得天独厚的魅力,让我们这些来自各国的 " 海外大 V" 对她 " 一见钟情 "。

慎云哲在汉街 张晨 摄

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武汉

由于这几年来一直从事国际品牌营销领域,每到一处,我会关注一个城市的城市品牌形象的打造和国际传播。在我看来,武汉是一个内容(Contents)极为丰富的城市。这样的基础,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拥有的,同时也给武汉的品牌形象打造和对内外城市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句话,从品牌营销的角度看,她的 " 料 " 很足。

5 月 27 日,长江夜游,登上 " 知音号 " 轮船,第一次体验了如此经典的 " 游轮剧 ",听说这是 " 长江首部漂移式多维度体验剧 "。我很喜欢看中国的近代剧,但是 " 知音号 " 的这场剧,让我仿佛置身于二三十年代的武汉,与当年的人们共同呼吸和感受这个历史碎片。我想,这就是武汉的一种出色的文化再现能力。

5 月 28 日,我们一行来到东湖,在这里我们看不到化石燃料的汽车,所有的设施都为市民的休闲而精心打造。东湖仿佛是北京的颐和园,又仿佛是杭州的西子湖,但是她最终还是 " 武汉东湖 "。由此,领略了当下的武汉城市建设理念,又一次感受到了武汉人文的想象力。在这里,无处不在的 " 绿色 " 元素,也能够感觉到 " 人本 " 的元素,心想:做一个武汉人真好。

我们还乘船渡过威尼斯式的河道(运河),来到 " 楚河汉街 "。这又是东西方文化 " 融合 " 的区域,现代商业和传统文化 " 融合 " 的空间。我想,如果多一些武汉式主题化内容的植入和梳理,这里一定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武汉的新名所。

一个城市的旅游营销

我想,从城市旅游营销的角度看,一定要打造一个城市独有的 IP。未来的旅游," 商旅 " 一定会占据重要的比重,旅游能够激活当地的商业,而商业也要旅游化。

2016 年,我的团队在韩国首尔国际会展中心首次举办 " 亚洲旅游营销节(ATMF)",当时我们曾经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媒体记者、旅游营销专家访问韩国,巡回韩国的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开展了以 " 韩国再发现 " 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我们也为中国的某城市策划了 " 韩国青年旅游创客 " 活动,让韩国的青年人以自己的视觉为中国的旅游城市出谋划策,命题是怎样让更多的韩国游客访问中国的旅游目的地,毕竟,韩国游客是中国的第一大境外游客群体。当时我们策划这个活动的出发点是 " 换位思考 ",因为我们所有的策划和营销都要从 " 消费者 " 和 " 游客 " 的角度出发去思考。

听武汉市领导的介绍说,近几年武汉市申办了很多国际性著名赛事和活动,也正在打造城市的新名片。我想这是武汉为了打造 " 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 " 的武汉所做的积极努力。

我也听武汉市的领导介绍,武汉是一个全球水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我突然想,为什么不策划一个以 " 水文化 " 或 " 江湖文化 " 为主题的世界性庆典呢?武汉可以搞一些以水资源和江湖文化为主线的论坛、会展、颁奖、庆典等等,这样可以综合集中地体现一个城市的产业和综合实力,也会给武汉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打造一个城市独有的会展和庆典的 IP,是城市营销和国际化传播的非常重要的手法。比如,戛纳的成名得益于 " 戛纳国际电影节 " 和 " 戛纳国际广告节 " 的成功运作。这就是城市 IP 的魅力所在。这是我对武汉城市旅游营销的小小的提案。

慎云哲接受媒体采访 张晨 摄

一个未来商机无限的城市

来武汉,起初我有两个小小的目标:一是深度体验武汉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一是探索新商机。

从去年开始,我往返于中韩两国,搭建项目名为 " 中韩门 " 的中韩新零售平台。我们要把韩国优秀的消费品、新技术、美丽健康产业、设计和演艺等内容直接供应给中国的各种渠道和消费者;同时也要把中国的相匹配的领域供应给韩国的渠道和消费者;从而,打造中韩 " 一带一路 " 民间商业往来的范例。

恰好,这次活动的大主题是 " 绿色长江新动能 ",我想通过此次短暂的活动,寻找我们的项目落地武汉的可能性,以利于未来中韩门项目在中国的大布局。

通过介绍以后,我初步了解到武汉的未来发展规划,结合我对武汉市场的初步观察,我想,韩国好的商品、文化和服务,将在武汉大有市场;同时,武汉的绿色产业、新科技、传统文化旅游商品和服务也很有可能对接到韩国市场。为此,我也希望武汉市多与韩国市场进行交流,多为我们这些企业创造发展的机会,我也很希望能够为这种交流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 古琴在此,黄鹤在此,长江在此,落架在此,你我在此 … "

希望我们的这种交流,能为武汉和喜欢中国和武汉的全球人民带来新的 " 知音 "。

最后,感谢主办方,给我创造品味武汉这座美丽城市的机会;也感谢所有工作人员和媒体朋友们,你们很专业,更是非常敬业。

(作者:中韩营销协会(KCMA)会长 慎云哲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