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投资“差评”被差评了,百度状告“打头办”赢了,互联网的是非怎么看?|财经时评

摘要:对企业来说,只有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一以贯之,才能经得起市场的挑剔。

最近国内互联网界颇不平静,仅几家领军企业就消息不断:先是百度原首席运营官陆奇离职引发猜测;接着是腾讯兴趣内容基金(TOPIC基金)投资科技自媒体“差评”后被差评,因为“差评”被认为有“洗稿”嫌疑;然后,百度状告发布“百度有一个‘打头办’”消息的博主被法院判决胜诉;可紧接着,百度推出“永远无广告”的“简单搜索App”又被媒体认为有广告,最终被证明是一场误会……

在这些事件中,是是非非让局外人摸不着头脑,但热情评论者不少,其中不乏“吃瓜群众”在没有弄清是非曲直的情况下,就凭主观猜测对企业进行大肆鞭挞。对于这些,有的企业觉得委屈:“明明事实不是这样,为什么要批评我们?”

笔者倒觉得,批评声音背后,是互联网企业的幸运:这些声音说明各界确实很关注互联网企业,并且用自己的方式督促企业做得更好。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爱之深、责之切”。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只有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一以贯之,才经得起市场的挑剔,也当得起市场的厚爱。

笔者觉得,从最近这些引发舆论关注的互联网事件可以看出,在公众心里,互联网企业必须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腾讯旗下基金投资差评。虽然5月28日差评发布声明称,决定退回腾讯的投资,腾讯也表示收回投资;但是梳理这一事件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腾讯之所以会被差评,就是小看了一个失误给企业名誉、企业价值观带来的影响。

在这一事件刚爆发时,腾讯的公关总监曾解释说,这是一个业务部门投资决定,并不代表整个腾讯的价值观,而腾讯本身坚持保护知识产权,也不会因为投资就对“差评”另眼相看。虽然这名公关总监的本意是强调腾讯保护知识产权的价值观,并没有错;但是从投资结果看,普通人并不能区分“腾讯旗下部门投资”与“腾讯投资”的区别。更何况,从价值观的角度看,一家企业的价值观应当体现在公司所有业务中,一个“业务部门”的失误,腾讯理应承担责任。所以,这一次投资差评的失误给腾讯敲响了警钟,也给所有互联网企业敲了警钟,提醒他们所谓的企业价值观不是挂在嘴上的表态,而是要用具体行动去实践的准则。一旦违反这个准则,哪怕再小的失误,也难以逃过市场的眼睛。

也不是说互联网企业就没有“委屈”,但要避免“委屈”,还是得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比如,百度推出“永远没有广告”的“简单搜索App”本来是件好事,可是有媒体在搜索结果中发现了“广告”,而经过确认,所谓“广告”是自然搜索的结果,用户看到的其实是第三方网站的内容。为了说明这一点,百度也通过自身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发布了一篇名为《六问简单搜索》的信息,详细回应了媒体和用户的疑问并介绍了“简单搜索App”的各项功能。至此,关于“‘简单搜索’有广告”的误会终于澄清。

但笔者觉得,如果在媒体、用户发现搜索结果中有“广告”之前,百度就能为公众提供这篇介绍详细的文章,是不是能避免误会呢?

其实,互联网世界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外界虽然关注却又存在技术不熟悉等问题。这就需要互联网企业能想用户所想,多说一句、多做一点,做好说明和指导工作。这样,既能满足外界使用新产品、新技术的需求,又能降低新产品、新技术的使用门槛,更能减少外界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对企业造成误解。

当然,百度“简单搜索App”遭到误解,也与互联网企业的价值观有关——近年来,百度搜索结果中的竞价排名等广告内容一直有争议,虽然百度表态会用各种方式规范搜索结果,可外界显然期待更加立竿见影的效果。比起其它企业,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影响力强大的互联网企业有什么价值观,并且如何在这一价值观下行动。面对这一期待,企业只有给出更加有效、更加扎实的新业务和新举措,才能让外界相信自身的承诺。

最后,笔者觉得除了互联网企业本身要强化正确的价值观外,社会公众面对互联网世界的是非也需要有自己的辨别能力。比如在百度状告“打头办”信息发布者一案中可以看到,根据法院判决,百度是这一消息的受害者,并不存在百度成立“打击今日头条办公室”并高薪聘请员工这一事实,相关信息只是网络上的以讹传讹。可“吃瓜群众”不加辨别的传播和评论,最终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竞争,也危害了企业的声誉,最终逼着企业走司法渠道维权。

综观互联网行业,始终流传着各种小道消息,其中既有关乎商战的各种信息,也不乏私人八卦。那么,对公众来说,哪些信息值得关注,或者说传播、评价哪些信息有利于督促企业并有利于公众自身获得更好的服务呢?显然是那些事实确凿的信息。俗话说,“打蛇打七寸”,不论是督促企业,还是为了公众自己的利益,都要提防被不实信息牵着走,避免落入虚假信息的陷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