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车无人机机器人成抗洪“新兵”

无人机抛投救生圈。长江日报记者 肖僖 摄

“水陆两栖消防车准备就绪,冲锋舟准备就绪,无人机准备就绪。”29日上午,东湖湖畔,武汉消防支队组织开展抗洪抢险应急救援演练,各路“尖板眼”一齐上阵。

9时整,支队抗洪抢险应急救援拉动演练正式开始。各参战队伍按照任务分工,依次进行了电台调度、编队行驶、蛙人搜救、水面遥控机器人搜索、无人机水上抛投侦察搜救等多个科目的演练。

演练现场,一辆脚踩8个“风火轮”的敞篷式越野车在湖中驰骋。长江日报记者看到,这台体积只有普通消防车的1/4、外形“超萌”的水陆两栖消防车,个头虽小、战斗力却不小,山地、湖泊灭火都得靠它。

消防官兵介绍,假设一座湖心小岛突发火灾,一般救援车辆束手无策,这辆水陆消防车有8个轮子、底部按船形设计,就能遇山爬山,遇水变船,为救援节省很多时间。据了解,水陆两栖消防车可以广泛用于扑救森林、山地、乡村古镇等多种复杂环境下的火灾。

长江日报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一架绑有4个救生圈的六翼无人机十分抢眼,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腾空而起,眨眼之间就飞至湖心上空,在一名蛙人的头顶,精准投下4个救生圈。

消防官兵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道,遇到复杂水域环境,救生员也同样面临着危险,采用无人机将救生圈进行精准投放,不仅能在第一时间到达,也将极大增加求救者和救生员的安全系数。

演练现场,记者还看到一台小体积的遥控机器人在湖面上飞速前进。据了解,这台水面遥控机器人可同时救起4名落水者。当有人员落水或洪水、台风等情况下有人被困时,传统的救援技术就是救援人员下水搜寻,救援人员同样面临风险,利用水面遥控机器人,救援人员无需下水,只需通过遥控操作机器人就能快速到达受困人员身边施救,最大限度节省时间,也减少了救援人员的伤亡。

据悉,此次演练共投入150余名消防官兵,22辆消防救援车、12艘橡皮艇、1100余件水域救援装备。

武汉市消防支队副支队长陈劲松表示,此次抗洪演练也是为了纪念98抗洪20周年。与98抗洪时消防战士们用肩担沙袋、用身体堵决口、成天泡在污水中的艰辛相比,随着现代化高科技救援设备逐步投入实战,有望极大提升救援效率,减少人员伤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