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老街诉说古镇故事:外国人都要寻来的阿婆餐馆

长河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人类在此居住。今天,作为高新区(滨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河继续诉说着古镇的故事。

长河之名源自槐河,在老长河人心中,沿槐街而走的槐河,就是长河旧时的生命线。交通不便的悠久年代,人们靠着这条长长的河道,与外界进行交往,柴、油、茶、烟,都得从河上走,久而久之,这儿便是长河。

长河老街分槐街与泽街,呈丁字形,南北走向的为槐街,东西走向的为泽街。

如图。

如今的老街,虽已不见当年的热闹,却依旧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息。

买菜要上街口的菜摊。

理发要去对岸的理发店。

料酒没了要去那个十字路口的杂货店买。一切都是习以为常又理所应当。

如图。

如图。

如图。

如图。“理发20元……”槐街上,一家开了20多年的理发店,沿着河道的房子,店外种满了花花草草,店里店外除了理发用具外,放满了小竹椅。

“这些椅子在这里,大家吃完饭都喜欢过来坐坐。”“这个房子是我公公留下来的,我老公就是在这里长大的。”“来店里的都是老顾客,很多长河人搬去萧山了,也还是要找我剪头的。”店铺女主人边叠着毛巾边聊着。

往前走,走上泽街,一家没有名字的小餐馆,木板门开了半扇,屋子里,店主章阿婆在做着手工,头也不抬的说了句“我们只烧午饭的,你来晚啦,下次要早点来。”

这是家小有名气的蒸菜馆,章阿婆开了40多年。

“连外国人都会找过来吃的,之前就有两个俄罗斯人来过,说很好吃呢。”阿婆说这话时带着满满的自豪。

提及长河,人们不由的会想到来氏家族,以及由来氏家族建造的“九厅十三堂”。

走进留存的为数不多的十三堂之一的“光裕堂”,一个院落里仍是几户人家住一起,木结构的房子和百年前无异,年代已久的大水缸和满是灰垢的雕花窗户在等着人走进尘封已久的故事。老奶奶们做着手工唠家常又把人拉回了现实,融洽又自然。

说起来氏家族,百年来的辉煌依然在延续,诗礼家风的传承下,一代代的人才辈出。如今,国产航母的首任舰长,就是来自长河来氏的海军大校来奕军。

近些年,随着小城镇综合整治工作得到重视,长河有望再次实现整体环境提升,泽街、槐街等老街的历史风貌将得到保护和恢复。

到时,这些千百年来的故事,将通过这次整治和保护,更好的呈现给世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