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该如何照顾父母,什么才是最好的答案?

你会给父母养老吗?

是否应该给父母养老的问题,我们不想多讨论了,先来看看一些非典型的事例吧。

李老今年70岁,老伴儿68岁。退休前,李老夫妇都是某省城电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夫妇有两个儿子,由于他们是那个时代少有的知识分子,对于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经过他们的培养,两个儿子不负众望,分别考取清华大学、北京人民大学,深造后双双留在北京工作、建立家庭,在北京定居,老人们独自在老家生活。

这样的成就应该让很多人羡慕吧,两位老人也时长感到人生圆满,除了空巢的孤独感。

60岁时还好,夫妇二人有着充足的退休金,身体也还健康,儿子过年过节时回家看看。十年过去了,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差,丈夫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妻子是严重的高血压,都已经无法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甚至有一次丈夫突发心脏病时,邻居呼叫120急救车把丈夫送进了医院。没想到救护车刚走,妻子就因为过于激动,高血压发作晕了过去。又是邻居帮忙送到医院急救。

终于,老夫妇到了身边离不开人的时候了,可他们无法到北京的儿子家去住,因为种种原因,两个儿子在北京的家庭无法容纳两位老人的到来,老人也理解儿子。只好继续在老家过着空巢生活。

请了几次保姆都对于保姆的服务不满意,于是决定还是彼此互相照顾。但是互相做了个约定:住院两个人必须一同去。至少我们最终的那个时刻,会是双双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彼此看得见对方,一同闭上眼睛。

老人最终进了养老院,在这里有人照料三餐和起居,他们准备在这里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站。老人觉得自己和孩子的生命应当是各自独立的,可以各自过自己的生活。只是特别想念孩子,经常想起他们小时候的样子。

沈阳的王女士也是人到中年,虽然有兄弟姐妹,但是都不在父母身边,照顾年迈父母的重任就落在了她的身上。

过去的一年中,父母身体很差,二人轮流住院,10个月内二位老人9次住进医院,挂号、看病、治疗、住院、手术、护理、出院……经过九轮这样的看病过程,老人渐渐恢复健康,可王女士却累的倒下了。

另外王女士的妹妹也曾从外地赶过来一起倒班照顾老人,而且同样在几次反复的护理老人的过程中身心俱疲,累到发病。

王女士因为长期照顾生病的父母,得不到充分休息,患上了带状疱疹等疾病,并出现了中度抑郁的症状。身心俱疲的王女士向单位申请年假,强迫自己休息。“我担心某天我会像报纸报道的某个新闻人物突然猝死。我为了丈夫和孩子也要好好活着。”王女士说。

柳岩在前几日微博发文宣布父亲病逝,感谢在父亲最后的时光中来看望和照顾的朋友和医护人员,父亲临走前平静无憾……

柳岩曾为了给母亲治疗癌症,在演艺圈拼命工作挣钱,在综艺节目中带着父母一起去旅行,在父亲生病住院时,在病房陪父亲过了70岁的生日。

在访谈节目中她曾经说过,“我很高兴自豪的是,我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给他最好的医疗条件。总是有人说要送什么祝福,最大的祝福,就是希望父母健健康康的,因为这样才能给我们机会,实现我们小时候的诺言,我要给你们买大房子,我要带你们周游世界。如果亲人健在的时候,有什么都给他们吧。”

柳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对父母亲许下的全部心愿。我想在她父亲走的时候,柳岩也应该是平静无憾的吧。

央视经常播放的一个公益短片《老爸的谎言》中,每天无人陪伴的老人在电话中告诉孩子“每天都和老朋友出去玩,吃得好、睡的香。”孩子问到妈妈的时候,告诉孩子“你妈出去跳舞去了,没事,都挺好的,你放心吧……”然后老人拿上东西到医院去看已经住院的老伴。

父亲的谎言只为了在外地工作的孩子能够安心,不忍让他们为了自己的生活再操心受累,成为他们的负担。

父母说过的谎言你听懂了吗?

我们应该怎么照顾我们的父母呢?其实并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绝大多数的中国老人都有一个统一的想法:不想给儿女添麻烦。

不想给儿女添麻烦是父母想给孩子的最后的爱,而你的想法是什么呢?在你还没有找到如何给父母养老的最好方案之前,请多陪伴他们,多倾听、多理解,这永远是最简单、最不会错的方式。

希望不论是父母还是我们,在面对最终离别的时候都能够平静无憾,这也许是人生最好的答案。

虽然我们都在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断努力着,但终究有一些困难让我们无法独自面对。希望亲人们患病时不会因为医疗费而无能为力,留下遗憾。

来源:普助联会健康平台 CNPUZHU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