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无人驾驶竞赛中国胜率高 赢在资本和规模

【环球网科技 记者张之颖】现在,无人驾驶车成为行业里当红的明日之星,它是汽车行业下一步的方向,也是硅谷现在专注的领域。这波热潮在中国也不例外。外媒彭博甚至指出,如果美国的汽车制造商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看到未来性,他们也应该在中国收集数据、创建数据。

Velodyne激光雷达用于北汽汽车上

彭博报道,除了阿里巴巴正在中国进行无人车的测试、百度从去年开始测试无人驾驶技术;本月早些时候,宝马成为第一家获得中国路测许可的外国汽车制造商。 5月中旬,总部位于深圳的Roadstar.Ai LLC从中国投资者获得了创纪录的融资金额。

与此同时,腾讯和滴滴在过去几周表示,它们正在加州测试无人驾驶汽车。目前,在美国拥有无人试驾许可证的中国企业约有五分之一,其中包括了汽车制造商和初创企业。

今年4月,中国制定了国家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指南,同时增加了上海和北京的规则。外媒认为,这将使中国有望在公共道路上收集大量有关AV测试的数据,如同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Waymo一样。

外媒认为,中国加入了这场无人驾驶竞局,或许有望解决无人驾驶汽车大规模生产的最大障碍:成本问题。

日产汽车公司董事长Carlos Ghosn提出另一种思路。他表示,以搭乘美国电动车为例,作为共享汽车,车辆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运行。由于汽车全天候运行,三名司机每月合挣15,000美元。扣除司机的费用,以及每辆汽车收费约为每月250美元,或许能搭建成一种可以运营的商业模式。

基于这样的商业考量,滴滴、日产向这些公司提供车队,但技术本身(以及相关的安全测试)的成本仍然太高,它也是无人驾驶普及的最大障碍。

举例来说,目前由Velodyne Lidar生产的激光传感器,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关键部件,成本在8,000美元至80,000美元之间,重量从1公斤到13公斤不等。如果这些激光雷达大规模量产,它们可能只需花费1000美元。

而外媒认为,这正是中国能带来帮助的地方,因为中国市场将打开量产的需求。彭博指出,这场无人驾驶竞局,需要量产规模和庞大资本来助跑,才有能使该行业展翅起飞。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