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浙江科学家不简单:出版的系列科普丛书获院士点赞

《水产养殖与安全科普丛书》

浙江在线5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吉)用普通大众最易理解的“大白话”,将一线科研成果写成科普读物,并获得三位院士的肯定和作序。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夕,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王彦波向记者讲述了他与《水产养殖与安全科普丛书》的故事。

科学家利用业余时间出版科普丛书

让老百姓理性看待水产品安全事件

共出版专著4部,截至目前已发行4万余册,在各大书店均可购买,并获得广大读者的好评。谈及《水产养殖与安全科普丛书》的初衷,王彦波说,是为让百姓可以理性看待水产食品安全事件。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后,国内民众对碘盐的非理性抢购,给了我极大触动。”王彦波回忆,当年自己刚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食品与农业科学研究所结束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回到国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水产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领域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看到民众“抢盐”的新闻,让他觉得为广大百姓科学普及相关知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很多时候,谣言的产生和扩散是因为知道的少。”王彦波认为,科学家的使命不仅仅是做科研创新,同时也要将大众科普作为责任与义务。因此,从2011年至2016年,王彦波和傅玲琳等一同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该系列丛书编写,并获得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浙江省科协、杭州市科协等的大力支持和资助。

《水产养殖与安全科普丛书》包括《知水好养鱼》、《池塘微生物》、《食用水产品》和《真假水产品》4本专著,分别从水质、微生物、营养和安全检测等方面普及水产食品安全生产全过程中的科学知识。

科普丛书内页图文并茂

参照连环画形式将科学性融入趣味性

这套科普丛书带来了不一样的科普体验

“很多人感觉科学家做科普是不务正业,做不好科研才去做科普。而我却觉得,科普给我带来了更大的天地,可以调动起更多资源。”谈及科研与科普的关系,中科院院士褚君浩曾这样说道。

但在王彦波看来,有时候做科普比做科研更难。这个“难”体现在哪里?“受众层次不同,做科普最重要的就是要将深奥的科研成果用‘大白话’讲出来。”王彦波说,为了让出版的科普丛书更具可读性和教育性,在第一部专著策划阶段专程前往各地调研,了解大众所关心的问题及大众语言层次。

通过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团队一方面针对丛书的定位采用平白、简练的语言,让百姓读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另一方面表现方法最终确定了参照我国传统的连环画的形式,科学性融入趣味性,图文并茂,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丛书出版后,更是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石顺科、中国工程院麦康森院士、朱蓓薇院士和庞国芳院士的肯定和作序。专家们认为,该套丛书选题有创新,确定了全产业链中具有突出意义的池塘水质、池塘微生物、食用水产品和水产品检测等方面为读物的主题,结合专业人员和科普作家一起创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王彦波透露,尽管系列已经出了四部专著,但是自己也发现一些新的科学问题正在不断涌现,尤其是在和专家与朋友的交流中发现,“食物过敏”近年来越来越成为困扰百姓的问题,因此自己和团队正在策划下一部专著的编写,为的就是让自己“食物过敏”的研究能够更好地解答百姓的疑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