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25国的汉学家相聚暨大,学员想在小说中融入广东元素

5月30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总协调、广东省文化厅和暨南大学共同承办的2018年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广州)在暨南大学举办结业仪式。来自英国、乌克兰、俄罗斯、韩国、印度、巴西等25个国家的31名优秀青年汉学家将齐聚羊城,以“开放中国,领潮广东”为主题,重点围绕“中国岭南文化”“海上丝绸之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三大主题,参加学术讲座和对外实地考察,开展研修活动。

来自英国的作家学员月雪芳表示,在广州,现代的和传统的,新的和旧的,这些都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为此,她正在撰写一本小说,讲述一个女孩来广东学粤剧,而广东的博物馆或传统建筑也将会融入到小说中。

▋寄望青年汉学家沟通中外文化

“你们既是中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见证者,也是世界认识广东的亲历者。”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张奕民在致辞中表示,广东不仅历史文化悠久,而且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之地。作为汉学交流的重要成员,汉学家们肩负着沟通中外文化、联接广东与世界的光荣使命。希望各位汉学家通过此次研修活动,与中国的情谊更进一步深化,把对中国文化的理性认知升华为情感认同,为构建良好的中外关系传播和谐的声音,成为真实的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自5月11日开班,三周时间安排了满满当当的授课、游历和研修。研修围绕“开放中国,领潮广东”的主题精心策划,突出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规划、广东发展及岭南特色文化。研修内容涵盖经济、社会、文化多个领域,为学员进行“中国学”研究、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深入而多样化的视角。

▋要将传统建筑写入小说中去

来自印度尼西亚、现任雅加达建国大学中文系主任的林雪莹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广州了,但她在游览过程中的兴奋之情却一点也不亚于其他学员。她说,十年前自己在厦门大学读研的三年间曾到过几次广州,之后几年也来过几次,但每一次来都能看到广州“不同的面相”。“广州几乎是一年一变啊,这些高楼大厦、基础设施还有交通都在不断地改善,各种高科技技术也层出不穷,但我也能感觉到广州的快节奏和相对的拥挤。总之,这种高度繁华和现代化是我们印尼所没有的。”

来自英国的作家、译者、配音演员月雪芳也说道:“中国发展和成长得非常快,但是传统文化的留存还是随处可见。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创造力,仅用于技术进步和商业影响力并不够。广州拥有一切,现代的和传统的,新的和旧的,这些都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我可以去珠江新城感受未来,也可以去粤剧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真是美妙!”

月雪芳正在撰写一本关于中国的小说。现在小说已经有了初步的构思,女主角是从现代转向传统的女孩,受到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影响,因此她来到广东学习粤剧。“这次我们来广东学习,几乎每天都有参观博物馆或传统建筑的内容,我还在想怎样把它们编到小说里去。”她相信,当代中国可以通过使用传统的叙事形式,为世界其他地方充当创造性和文化催化剂。她的小说是想表明,即使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依然并永远是迷人和鼓舞人心的,人们总是在寻求并探索其根源。

文: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徐静 通讯员 陈文举、苏运生、李伟苗

图: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 高鹤涛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张鸿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