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机器人引领发展新动能

核心提示:海归推动中国,梦想照耀征程。5月29日,由人民日报社、中国侨联指导,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与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联合主办的“中国海归群体与改革开放40年——2018第四届海归中国梦年度盛典”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成功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中国侨联主席万立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朱民,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刘奇,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杜柯伟、副主任杨晓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新加坡第一家企业集团董事局主席魏成辉,北京华夏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袁雍,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等领导与知名专家、企业家、海归代表共计300余人参会。会议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梓萌、何岩柯主持。以下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达闼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晓庆的致辞发言。

各位嘉宾、企业家:

非常高兴今天参加“中国海归群体与改革开放40年——2018第四届海归中国梦年度盛典”,与大家进行分享。我是2007年回国,之前在美国待了23年,是资深的海归。2008年,我荣幸入选了“千人计划”,亲身见证在过去十年,这么多海归归国,一起参与中国的创新。

当前,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曲,成为一场全国、全民运动。而在海归群体中,大部分都是从事科技行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更加应该积极地参与这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重要的活动。

习主席提出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所有成员,不管是海内还是海外,不管是华人还是华裔共同的梦想。

我的梦想是什么?简单的来说一句话,就是要做出保姆机器人。上世纪20年代,福特提出要为每一个家庭做一辆车,这就是后来所知道的福特T型车,尽管福特没有发明汽车,但是它定义了汽车,今天开的车和当年的T型车基本上是一致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给人类会带来什么,一定是一个可以帮助人的家庭助手或者是工作中的助手,最核心是每一个家庭必须要有一个保姆机器人。按照预测,到2050年,在主要发达国家,包含中国,有50%以上的人口平均年龄会超过60岁,也就是说,有很多人退休,谁来照顾他们呢?那个时候一定是劳力短缺的,这就需要机器人来照顾他们。

那目前中国为这次工业革命准备的够不够呢?如果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来看,中国还是落后于世界上很多先进国家的。全世界有四大工业机器人集团,基本上占有70%到80%的核心技术和市场占有率,但这四家公司都不是中国的公司。在服务型机器人领域,现在是方兴未艾,特别是以云端架构,也就是达闼科技所从事的领域,它是一个空白,就是把机器人大脑放在云端,通过移动通讯的网络接入到一个机器中,这样机器的智能和本体通过一个网络就可以有机的连接在一起。

未来的机器人如果是在移动通讯的网络上运行,我们首先就有很强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在计算机和无线电终端,也就是我们说的手机领域,中国是世界级的制造强国。当游戏规则发生改变,当机器人行业和计算机行业、通讯行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新的产业机会,出现了中国可以引领这个行业发展的机会。

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互联网产业也是充满创新的,中国的政府是拥抱互联网的。移动支付在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甚至包括日本,不是特别的发达。我可以肯定地说,原因并不是他们没有这个技术,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很开明的政府和监管机构,来支持这些技术的发展。据我所知,用二维码扫描就可以支付,在美国法规上是不可以的。那中国搞这么久也没出什么问题,为什么美国人不让搞,很明显是有利益集团、银行业、信用卡行业的人在阻碍创新的发展。很多欧洲国家,包括日本,互联网共享汽车也是不能运行的。我们可以看到,机器人和机器人的发展将来还会面临很多来自于法规的障碍,但是中国恰恰给了大家这样的机会去发展,所以中国恰恰有了这样一次机会在工业界、民间都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去做创新,我认为这也是很多还没有回国的海归,甚至在国外的很多外国人,都应该考虑到中国来创新的时机,把中国当成新的硅谷,把北京当成新的硅谷,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将成为世界创新的中心。

最后,我提两个建议:

第一,希望海归同仁到国外宣扬今天中国的创新环境。我经常在美国出差,就会告诉那些创业者,来中国,找钱、找应用都比较容易,我请学长、学弟、学妹们都要进行这样的宣传,不管是中国人、外国人,都拉来中国,一定是好事情。

第二,就是协同创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包括通信,这样的融合是非常复杂的产业链的建设,意味着很多企业要有效的协同。我过去长期从事通讯工作,对通讯行业协同创新是非常熟悉的,在通讯行业中有很多强有力的标准化组织,像3GPP 、IPU。当我介入到机器人行业中,发现机器人行业缺乏真正的协同创新平台,所以我们要倡议形成非常有效的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标准化组织,瞄准产品化、产业化,进行发展。

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