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岁就懂核反应堆?外媒称中国“牛娃简历”折射家长焦虑

6月3日报道 外媒称,为了让子女在竞争名校时占得先机,中国家长煞费苦心。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30日以《从爱因斯坦级牛娃说起》为题报道称,上海有一批“牛娃”,这些幼儿园的孩子到底有多厉害,来看看他们的简历:

生物博士妈妈和工程师爸爸,认识超过2000个汉字,会画心肺循环、神经传递;

复旦硕士老妈和清华博士老爸,18个月熟背《弟子规》,三岁会潜水;

懂得核反应堆、碱基配对以及RNA转录,和爸爸一起听微积分学会了函数和极限,平时喜欢的游戏是编程。

报道称,每年春季是上海一年一度的小一报名时间,这时候网上总少不了关于“幼升小”(幼儿园升小学)的各种话题,今年抢眼球的是一批据称投给一所上海名校的“牛娃”简历。

这些简历由一篇题为《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爱因斯坦转世》的网络文章爆料出来。文章也称,这所学校的入学考试得经历网选、机考、面试三轮,8000多名孩子中最终挑出60人,难度比“百里挑一”还要高。

从文章贴出来的“牛娃”简历来看,这些“牛娃”的自我介绍由父母以孩子的口吻代写。为了让子女在竞争名校时占得先机,家长煞费苦心。简历中频频秀出父母的高学历,还抛出一堆专用的学术名词,让网民“大开眼界”,许多人更是直呼“爱因斯坦在世都会自叹不如”。

报道称,说实话,看到这些简历,第一反应是“这哪里是幼儿园孩子,分明就是科幻片中外太空来的生物!”再想想,更是有些哭笑不得,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毕业的家长,难道真的认为学校招生的老师会相信四五岁的孩子有这些“特异功能”?

报道称,“牛娃”简历的真实性有待证实,但年轻一代家长,特别是中产阶级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以及对子女教育问题的焦虑却是赤裸裸的存在。

经济发达的上海与很多中国城市相比,已拥有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即便如此,好的学校依然是稀缺品。为了让孩子冲一冲名校,很多上海家长不惜工本。

每年5月是很多上海民办小学招生的最后面试阶段,据上海媒体报道,有家长为了这最后一搏,花8000元人民币为孩子报名“面试冲刺班”,突击补习面试能力。一些家长也在弥漫着焦虑气氛的“幼升小”季节,纷纷出手购买学区房,提前为还未到适学年龄的孩子做准备。

报道称,中产阶级是最焦虑的一个群体。他们最怕跌出中产阶层,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在社会阶层的梯台上站稳脚跟,甚至取得社会经济地位的进一步跃迁。中国经济这些年迅猛发展,这个群体的队伍在快速壮大,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也更加激烈。

资料图片:2015年5月9日,在上海市一民办小学门口,小朋友和家长参加完招生面谈,走出学校。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延伸阅读】重庆晒儿童事业发展“大数据” 义务教育在校生超308万

图为重庆举办“关爱儿童反对拐卖”宣传进校园活动。重庆市妇联供图

“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记者31日从重庆市妇女联合会获悉,截至2017年末统计,重庆儿童总数连续3年净增长,现0至17岁人口达630万,义务教育在校学生达308.99万人,儿童事业呈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当天,重庆妇联晒出2017年重庆市儿童发展状况统计监测数据。

数据显示,2017年,重庆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13年的6.54‰和10.01‰,下降至4.36‰和6.37‰,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农村的控降幅度大于城市。同时,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8种疫苗接种率全部达到98%,其中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麻疹、乙肝、乙脑等6种疫苗连续4年保持99%,儿童健康保障水平切实增强。

儿童医疗服务体系也日趋完善,重庆每个区县至少1家公立医院设有儿科病房、3家公立医院设有儿科门诊,每个基层医疗机构至少有1名提供儿童健康服务的全科医生。此外,中医药促进儿童医疗保健步伐加快,重庆50%的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儿科,86%以上的基层医疗机构可提供儿童中医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0至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达54%。

数据称,该市儿童教育服务水平切实提高。目前重庆义务教育在校学生达308.99万人,其中普通小学209.9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连续4年保持99.99%。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达100.21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超过4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达109.58万人,其中研究生5.83万人,为历史新高。

在关爱儿童发展环境改善方面,重庆基层儿童发展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该市39个区县(自治县)全部建立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至少配备一名儿童社工的乡镇(街道)连续4年实现100%。建有儿童之家的城乡社区有9131个,占全市城乡社区的81.88%。

2017年,未成年人获民政救助1094人次,残疾儿童受救助康复3414人,获法律援助未成年人4941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中小学生儿童达571.02万人,中小学法制副校长配备率连续4年实现100%,儿童保护和救助更加有力。

2017年重庆出版各类少年儿童图书149万册,举办青少年科技竞赛147项、参赛青少年达133多万人次,支持儿童发展的文化产品和科技活动也更加丰富。

【延伸阅读】融合教育 一起成长

正在建基民族幼儿园进行康复疗愈的小Y(右三)参加每天一小时的融班活动(5月29日摄)。

从2013年起,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建基民族幼儿园开始进行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同班的“融合教育”模式,让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在一起接受教育。园内设立特殊儿童康复中心,配备有15名特教老师,目前有46名患自闭症、脑瘫、听力障碍、发育迟缓等疾病的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其中20名患病程度较轻的儿童已经融合到幼儿园的各个班级中,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生活。

在融班前期,特教老师会帮助特殊儿童搭建伙伴关系、理解普通班级的行为规则,待学生完全融入后,由普班老师完全负责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一过程至少要持续两个月时间。在融合教育过程中,特殊儿童将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适应各种行为规则,而普通儿童也能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懂得去主动帮助他人,感受到爱与付出的快乐,懂得尊重他人的含义。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正在建基民族幼儿园进行康复疗愈的小J在特教老师的陪伴下参加每天一小时的融班活动(5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建基民族幼儿园中班的特殊儿童小F(右)参与值日,帮同学挂衣服(5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建基民族幼儿园中班的特殊儿童小X(右二)在老师的指导下给同学发餐勺(5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建基民族幼儿园小班的特殊儿童小M(中)在特教老师的陪伴下与同学一起上课(5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建基民族幼儿园小班的特殊儿童小Z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户外活动(5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建基民族幼儿园大班的特殊儿童小R在黑板上解答老师的问题(5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建基民族幼儿园中班的特殊儿童小T(左)和同学们一起上课(5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延伸阅读】教育儿童 86.6%受访家长认为陪伴比“砸钱”更重要

教育儿童 86.6%受访家长认为陪伴比“砸钱”更重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周易 杜园春

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很多家长早早给孩子准备了礼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提供给孩子的条件也越来越好。不过,一些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却变成对物质条件的过分看重,超出自己经济能力也要给孩子“买买买”。更有年轻人因为担心没办法给孩子很好的物质条件而不敢要孩子。然而,孩子良好性格、品质、习惯的形成并不是只靠“砸钱”就可以实现。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968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2%的受访家长感觉过分重视孩子物质条件的现象普遍存在。86.6%的受访家长认为,养好孩子,陪伴比“砸钱”更重要。在养育孩子时,61.6%的受访家长会注意教育孩子礼貌待人,不做熊孩子,55.7%的受访家长会告诉孩子要尊敬长辈,知道心疼抚养自己的人。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有一个孩子的占88.8%,有两个及以上孩子的占11.2%。90后受访家长占22.1%,80后占57.1%,70后占15.0%,60后占4.6%。地域上,来自北上广深的受访家长占30.8%,来自其他省会城市或计划单列市的占38.1%,来自其他地级市的占21.5%,来自县级市的占7.5%,来自乡镇和农村的占1.8%。

94.2%受访家长感觉过分重视孩子物质条件的现象普遍存在

32岁的裴红雨(化名)是深圳某私企的设计师,有一个9个月大的女儿。她坦言自己总想让孩子从小就拥有所有的好东西,给孩子买了各种“颜值”高的“爆款”婴儿用品。“有天送来的快递特别多,孩子爸爸用拖车往楼上拉了两次才拉完。最近我统计在线上给孩子购物的花费,居然已经有3万多元了,自己也吓一跳”。

“有些家长‘咬着牙’也要给孩子买最高档的东西,农村家长溺爱孩子有时更严重。”43岁的王素琴(化名)做育儿嫂已经5年,自己有两个儿子。她向记者介绍说,老家很多父母把给孩子买零食玩具当成爱孩子的表现,有爷爷奶奶因为孩子喜欢坐投币的摇摇车,直接买了两个放在家里。

调查显示,94.2%的受访家长感觉家长过分重视孩子物质条件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31.1%的受访家长直言非常普遍。

裴红雨加入了两个母婴微信群,“群成员除了交流育儿经验、‘吐苦水’,大部分时间基本都在聊购物”。

为什么有的家长特别看重提供给孩子的物质条件?调查显示,最普遍的原因是希望孩子拥有自己小时候没有的好东西,不留遗憾(54.1%),还有两个较为普遍的原因是自己小时候是备受呵护的独生子女,也希望给孩子最好的(48.5%),以及第一次有孩子,特别激动和在意(45.5%)。其他原因还有:没时间陪孩子,多买东西作为弥补(34.2%),跟风攀比(28.3%),经济条件好(24.1%),受商家营销和炒作影响(22.5%),自己比较挑剔(11.3%)等。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指出,有的父母希望通过提供物质补偿孩子,这是一种心理的投射,一定程度上是以爱孩子的名义,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或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

河北唐山某公立幼儿园王艳(化名)对记者说,班上曾有孩子经常炫耀自己的玩具、零食和衣服,说“我们家可有钱了”,“那么小的孩子脸上也表现出了优越感”。

“总以物质的方式满足孩子的需要,是父母对孩子最懒惰的给予,尽管看起来迷人,但会阻碍孩子品尝生活的滋味,对孩子心智成长帮助并不大,甚至产生负面影响。”舒曼指出,首先,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可能会因此退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其次,孩子可能会产生自恋心理,这种虚假的自我膨胀感犹如香烟爱上火柴。而且,物质上的过度满足会助长孩子内心的欲望,一旦有天产生落差,他们更容易焦虑痛苦。

养好孩子,86.6%受访家长认为陪伴比“砸钱”更重要

裴红雨现在已经不总是给孩子“买买买”了。“之前不了解婴儿用品,交了不少‘学费’,其实很多搁置不用。孩子现在这个年龄段喜欢一个东西也是‘三分钟热度’,相比玩具,他们其实更依恋父母。”裴红雨说,自己现在要上班,希望每天下班后的有限时间多用来陪孩子。

调查显示,86.6%的受访家长认为,养好孩子,陪伴比“砸钱”更重要。

由于常年在外打工,王素琴一年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会给孩子买些他们想要的东西。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她还支付较高学费把大儿子送入了当地一所学风优良的私立学校读书。

在养育孩子时,受访家长会重视哪些方面?调查显示,61.6%的受访家长会注意教育孩子礼貌待人,不做熊孩子,55.7%的受访家长会告诉孩子要尊敬长辈,知道心疼抚养自己的人。受访家长注重的其他方面还有:友爱小伙伴(39.0%),多玩多运动,熟悉大自然(34.4%),教育孩子爱劳动,从小学习自理、自立(33.9%),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对人对事的责任感(30.9%),培养孩子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才艺(30.5%),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不让孩子感觉不如别人(29.9%),要有家庭观念(26.4%),带孩子在国内外多旅游,开阔眼界(22.7%),熟读三字经唐诗宋词等,腹有诗书气自华(20.9%),从小掌握一门流利的外语(20.7%),要知道自己是一个中国人(20.3%)等。

“当下社会攀比风气较重,导致一些人心理扭曲,家长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不要跟风,以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石隆伟认为,艰苦朴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优秀的素质,也是一种美德,对于孩子心理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他建议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与行为,“这是其他素养的基础,远比去早教班重要得多”。他还建议父母、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多陪伴孩子,避免孩子出现性格、人格偏差。

在裴红雨看来,父母对孩子的希望与自身的实际做法、创造出的家庭氛围应该一致。“现在我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快乐,有时间还会随便画两笔画,翻翻书,我女儿对我做的这些事很感兴趣,也会被我的好情绪感染”。

【延伸阅读】广州白云区利用“互联网+”模式 实施教育精准帮扶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林丽丽、通讯员 云宣):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利用“互联网+教研培”模式帮扶贵州省平塘县、荔波县教育事业的启动仪式5月31日在广州白云、贵州平塘、荔波三地同时举行。

此次活动以“互联网+教研培”为主题,旨在以教育信息化为契机,充分发挥白云区名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教育帮扶协议,白云区将通过大数据云平台与互动专递课堂,向荔波、平塘地区的老师们传送示范课及专题讲座,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三地教学教研方式,丰富三地教学教研资源,实现远程优质资源共享,促进白云、平塘和荔波三地教育共同发展。

此次活动也是广州白云区智慧课堂三地远程教学研讨内容之一。目前,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正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工作,2018到2020年,将通过60至90所智慧校园试点校的建设工作,以点带面引领全区50%以上的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智慧校园创建活动。

【延伸阅读】如何提升教育质量?美媒:向中国学习“尊师重教”

如何提升教育质量?美媒:向中国学习“尊师重教”

参考消息网5月23日报道 外媒称,“全球最佳教师”扎菲拉库最近在接受采访时,向所有希望提升教育质量的国家提供了一条重要建议:像中国那样对待教师。

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5月21日报道,安德里亚·扎菲拉库是“全球最佳教师”。这是关注国际教育的非政府组织——英国瓦尔基基金会每年向“为教师职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教师”颁发的一个奖项,奖金为100万美元。

报道称,扎菲拉库在伦敦布伦特区阿尔珀顿社区学校教授艺术和纺织课程,她从3万多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赢得2018年“全球最佳教师”称号。瓦尔基基金会说,扎菲拉库所在的学校服务于“英国一些最贫困的家庭,许多人与其他5个家庭共居一处房屋,还有许多人经常遭受黑帮暴力。”

扎菲拉库最近在接受采访时,向所有希望提升教育质量的国家提供了一条重要建议:像中国那样对待教师。

报道称,教师对学生一生的影响不容忽视。长达20年的教育研究显示,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们学业有成,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并缩小穷人和富人子女的差距。美国《大西洋》月刊在2010年的一篇特写中说:“教师的作用,胜过教育中的一切其他因素,胜过学校或课程本身。”美国田纳西大学研究人员在1997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证实:“对学生学习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教师。”

虽然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关键,但全世界正面临教师短缺的问题。教师的地位、收入和生活质量下降,教师离职数量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在中低收入国家,无数的年轻人享受不到充分教育。那么,人们能做些什么?

扎菲拉库说:“我们需要更尊重教师。(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薪酬,让他们有时间去提升自己。我们要像中国一样。”

研究显示,中国是全世界教师待遇最好的国家之一。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经济学教授彼得·多尔顿在2013年与瓦尔基基金会共同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21个被调查的国家中,中国是最尊重教师的国家。中国是唯一一个教师地位在民众心目中与医生平等的国家,中国家长最支持孩子今后当老师。多尔顿说,中国文化——或者更进一步说,亚洲文化——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