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智能音箱是如何证明“选择它是值得的”?

“儿童、故事、启蒙教育...以前是忙着翻箱倒柜找内容,现在只要跟音箱说一声,孩子就能听。”五岁女孩的妈妈王青说,智能音箱解放了她的手机,成了女儿的小机器人朋友。

日前,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货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智能音箱消费市场,Q1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80万,增速达50倍。

市场的热烈反应,使得想从智能音箱的市场分走一杯羹的玩家越来越多。既有BAT这样的巨头,也有体量较小的初创企业,甚至还有一些“三无厂商”。

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音箱行业大战爆发的前夜,细分市场的争夺也已开始。2018年5月10日,喜马拉雅FM推出了国内第一款儿童智能音箱晓雅Mini ,此后不久天猫精灵和出门问问也相继推出了面向儿童的音箱。

然而在国内产品功能过于趋同、缺乏新突破的背景下,面对对价格非常敏感的消费者,一款智能音箱要如何才能证明“选择它是值得的”呢?

为什么是儿童赛道?

儿童智能音箱们看上的是同一种刚需:在忙碌的现代社会,替疲累的家长,陪孩子说话,给孩子讲故事。

事实上,回溯历史,最近几年,每当出现一种新技术驱动的载体,儿童类总会率先尝试。

“从智能穿戴市场来看,大市场没跑起来,但儿童安全手表突围了,有先例。2016年基本上很少看到手环或者可穿戴产品的存在,但儿童手表出货量超过3000万台。”业内人士分析,智能音箱往儿童领域走,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决策。

一位喜马拉雅员工透露,将晓雅Mini 定位儿童音箱,除了分析喜马拉雅各方数据,更重要的是听从了一线员工的实战经验。

“之前,为了能触达‘老人’这一消费人群,我们有尝试电视购物。”喜马拉雅智能硬件销售总监李强说,在直播过程中,发生了一个有趣事情,当主持人讲到音箱可以给孩子讲故事时,后台电话数量就暴增。原来,老人是给小孩买礼物。

喜马拉雅后台数据也支撑这一判断:智能音箱65%的用户是儿童。其次,根据亚马逊官网数据显示,从2015年年中开放至今,开发者们为亚马逊的智能语音助手Alexa贡献了2.7万个新技能。从 Alexa 技能分类的数量来看,排名第三的是教育技能,尤其是儿童教育类技能比重较大。

而对孩子来说,智能音箱可能是天然的防沉迷系统,这对家长而言十分有吸引力。

一位晓雅Mini 的用户说:“不知道有多少当妈的和我一样,看到孩子看iPad或者手机就如洪水猛兽。我和丈夫的眼睛都是高度近视,所以家里几乎从来不开电视,生怕孩子小小年纪就戴上眼镜。手机和iPad屏幕对眼睛的伤害更是严重,况且,手机游戏很容易上瘾。晓雅能黏住孩子的小耳朵,将孩子从这些伤害视力的玩具中解救出来。”

儿童智能音箱的突围

无法回避的现实是,让人跃跃欲试的智能音箱,在技术上还没有那么成熟。

有人做过实验,当离音箱的距离扩大到 3 米时,渡鸦 Raven H、天猫精灵 X1、腾讯听听,它们在唤醒成功率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三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而再当距离进一步扩大到 5 米时,三者之间的差异同样不太明显,而唤醒成功率已经大幅下降。

之前,亚马逊旗下的智能音箱Echo 最棘手的部分也是“远场语音识别的技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因素是,这款设备不能浪费太多时间去思考你说的话。它必须把音频发送到云端,并迅速给出一个答案,让人感觉像是在谈话。

相比于常规智能音箱,儿童智能音箱在语音识别上的难度更大。

首先在“唤醒词”上,小朋友的发音问题就会有多重困难,比如单单是“晓雅晓雅”,小朋友很有可能将其说成“小鸭小鸭”;其次,小孩子并不能和大人一样能明确说出自己的需求,比如他想看小猪佩奇,极有可能将其说成“小猪*奇”。

为了避免明明存在的内容由于表述的差异而无法点播,喜马拉雅整个项目团队开启了密集的“人工式轰炸”——通过逐条打磨上标签的方式,来给TOP200万的内容配置60—100种不同的指令和说法。

一名喜马拉雅运营部门的员工表示,那段时间公司每个人都在想着这个事,“晓雅晓雅”的呼喊响遍整个公司大楼,甚至每次夜深人静时,总觉得走廊里回荡着“晓雅晓雅”的回声。等到楼层搬迁之后,邻近公司的员工对她说:“自从你们搬走之后,这里就变得清静多了。”

阿K(化名)在负责晓雅Mini 的时候,也经历过这样一段集体奋战的岁月。

由于晓雅Mini 定位儿童市场,考虑到小孩子发音不准、讲话不全的特征,运营团队专门联系了上百个用户来公司实验室做测试,其中有老人、有小孩,还有各地方言的录制,通过多样化地收集、选择,并即时精细化地进行平台清洗,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点播通过率。

“所谓人工智能,在智能之前,是一个非常人工的事。但对如此大体量的内容进行逐个打磨,喜马拉雅智能音箱团队是国内唯一一个。”喜马拉雅副总裁、智能硬件事业部总经理李海波说。

如何证明“选择它是值得的”

现在,晓雅Mini 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在技术与产品没有“肉眼可见”差距的前提下,如何向市场证明:他们真的不一样。面对一堆100元左右价格的智能音箱,售价为299元的晓雅Mini 该如何证明:选择它是值得的。

显而易见的一个差异是,在内容端,晓雅Mini 选取了喜马拉雅站内最优质的母婴及儿童类内容,主打儿童故事、儿歌童谣、唐诗宋词等高频需求信息,满足0-14岁孩子的兴趣启蒙。换句话说,晓雅Mini 音箱可以陪伴孩子走过童年的全部旅程。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据QuestMobile发布的《2018 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报告》,小雅智能音箱是目前用户黏性最高的音箱,远超BAT和小米等巨头,其月人均使用时长近600分钟,人均使用次数240次,使用频次是天猫精灵及小米的7-8倍。

它之所以能成为智能音箱行业抢占用户时长最多的幸运儿,与喜马拉雅FM拥有整个音频市场73%的份额密切相关。亚马逊Echo 公开资料显示,多数智能音箱的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最高频行为仍是收听内容。

早在智能音箱兴起之初,就有分析指出,智能音箱的赢家争夺,除了资本投入之外,还在于内容库优势。音乐版权、视频版权、FM合作、有声读物等是用户的核心需求之一。小度音箱就是充分利用了百度的内容生态矩阵,发挥了带屏音箱的影视内容优势。

而目前国内很多智能音箱的内容多是与第三方平台授权合作,这种“弱关系”充满各种不确定性,譬如接入某第三方音乐资源的一款音箱,在2017年末就突然无法调用歌曲资源。内容资源的割裂,比如这个音箱能听汪峰,但不能听齐秦,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智能音箱对用户的吸引力下降。

“我们拥有500万主播,其中包括20万名认证主播,他们共同创造了超过1亿条的有声内容。”李海波表示,音频版权属于内容制作方,喜马拉雅作为平台并没有转授权,因此,即便其他音箱接入喜马拉雅,像小米智能音箱、叮咚智能音箱也只能听到几十万条,而更多的内容只能在喜马拉雅的产品中才能听到。

在“百箱大战”全面爆发之前,内容的多样性或许才是智能音箱的最大壁垒,市场突围的真正基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