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北美的儿童编程教育品牌悟空编程,培养AI时代原住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类似的场景,穿着校服的小朋友拿着手机疯狂的按着。走近一看,原来是在打游戏。其实,玩游戏有利有弊,适当的玩游戏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大脑反应能力和灵敏度,极客爸爸认为,做家长的不要一味的否定孩子玩游戏,而是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玩游戏。

今天极客爸爸要给大家介绍一款让孩子爱上编程的平台——悟空编程。悟空编程可能是唯一一个能够戒除王者荣耀游戏成瘾性的素质教育课程。采用MIT Game-To-Teach游戏化教育项目成果,专为中国孩子量身打造,中国经典文化与未来智能科技完美结合。

从搭积木一般的可视化编程,到可实际应用的文本编程,课程体系覆盖4-15岁人群,关联工程、科学、数学等STEAM内容。简单易用的课程教案,零成本开展K-12 STEAM相关的计算机编程教学。

学中带玩,玩中带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集学习平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于一身的综合管理工具。平台提出:让我们的下一代既能够与机器合作,又因自身的独特价值而不会被机器取代,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更具竞争力的“原住民”的口号。

早在2014年,英国就提出了“编程者国度”计划,把编程纳入幼儿园及中小学课程,要求英国5岁以上的孩子必须学习编程,到11岁时,必须掌握电脑的两种程序语言。

孩子们通过编程的平台,可以在上面利用拖拉模块的方式进行创作游戏,通过编程平台自己制作游戏,一步步地了解编程,学习编程,还能同时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利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边写代码,边玩游戏,玩自己写出来的游戏,源自MIT Game-To-Teach项目成果。让学生在“沉浸式”趣味学习环境中去探索、试错、挑战、完成任务。将耶鲁MIT联合实验室、CMU人机交互实验室的最新教研成果带到中国,教研团队来自耶鲁、卡内基梅隆、普林斯顿等常青藤名校以及BAT等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

就比如在平台要做一个猴子吃香蕉的游戏,小朋友一开始就要在大脑构思整个游戏的流程,这只小猴子需要吃到多少根香蕉,获得多少积分,累计多少积分可以过关,同时在达到多少积分的时候会有奖励从天上掉下来。

最后全部构思好再用编程的知识把这个小游戏制作出来,在这其中,就能学习到数学和编程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都能得到全面锻炼。

孩子通过这种方式玩游戏,能巩固各类学科的知识和学习编程知识,孩子在编程平台去创造自己想要实现的游戏,一步步学习知识,最终创造属于自己的“王者荣耀”。

在80年代改革开放,中国需要和世界打交道,于是出现了一门英语学科。如今科技时代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时代的悄然到来,编程将是和未来世界打交道的钥匙,人们需要用编程和人工智能沟通交流,是成为未来社会“主人翁”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少儿学习编程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培养程序员,修改代码排版是当今社会的一向技能,但是在未来,计算机都可以自己解决处理这种任务。

人工劳动力需具备更强的逻辑思维、掌握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学习人机交互语言、更好地运用创新产品提高效率,但是也必须在创意、文化、美学、团队等这些机器人无法代替的方面,有更多独到的竞争力。学习编程的核心是其中的算法和逻辑,是一种编程思维,它可以帮助人们更理性地分析利弊,利用资源(比如人工智能),帮助人们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